到简书上日更已经有26天了,回想起自己这段经历,心情越来越冷静,越来越理性。问自己,你到简书干嘛来了?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如果不是,那你究竟想过怎样的生活?
当初因为生病卧床在家,无聊至极。偶然发现了竟然有一个供你抒发情感而又无比宽容的平台。在50多个专题中,总有一款适合你。
而“喜欢写作,喜欢以文会友的形式,最好还能通过写作完成长久以来的一个尘封的梦——成为一名作家”,这就是我来简书的初心。
也许对未来越无知,越会显出单纯的美丽。
理想很美好。
简书是个大熔炉。
初进简书的日子里,每天陶醉在反思自己召唤外界的申讨中,有时候一篇激情之下的文章被推荐首页,竟会欢喜得如被表白的少女,羞赧而幸福。因为表白者是少女心中神圣而完美的男神啊!
然而,时间最无情,度过了最初的神秘的阶段,简书的完整面貌逐渐呈现在我的眼前。惊讶地发现,简书不是我一 厢情愿认为的美少年,他竟是一位阅人无数、城府颇深的大叔哦。他的口中不再有你希望听到的甜言蜜语,而是有时候很直白的道出世间的真相。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简书这里,大家并不都是为了喜欢而写作。
一小部分,真的低头阅读,抬头仰望,用哲人或思想家的视角看待写作,面对生活。
更多的人是为了通过写作,逐渐扩大自己的粉丝数,最后吸引出版社来找自己出一本读者喜欢的书,甚至吸引知名公司、机构与之合作,最后名利双收 ,皆大欢喜。
简而言之,叫写作改变命运。
尤其是众多年轻的大学生、职场新人、心态年轻的中年、壮年群体,他们有梦想,或者想改变一成不变的当下,依然在这个激烈而琐碎的世间深情眺望。
于是,自嗨型写作被质疑;“需求决定价格”说被反复提醒;各种能力提高班、训练营、技法教授等私密群、付费课程在简书这里吵吵闹闹,争相叫卖。而那些和我一样的眺望者,谨慎地捏着不多的银两,拿起又放下,最终选择了几个看上去性价比较高的课程,开始了简书上的写作之旅。
我不是想标榜自己有多高明,我只是觉得,能在这个热腾腾的熔炉里炼一场,也赛过在那熟悉而又沉闷的小道上徘徊。
然而,追问是我的一贯特点,说实话,我有点不敢相信,甚至悲观地认为:“我这样傻逼似地奋斗,会不会到最后还像个傻逼似的被别人笑话?毕竟上当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呵呵!”当我问家人的时候,他,没有说话。我安慰自己:“没事,没有反对也许就是一种默许吧。继续傻逼似地干吧!我还有工作啊!”
简书上的人真心不容易。
有的像我一样,无论年龄、性别、职业,现实中的安排已经将我们从精神到肉体快碾压濒临断气(也可以理解,你在花着对等或不对等的薪水啊,不碾压你碾压谁?),为了所谓的发财梦,成名梦,我们还要挤出碎片时间、睡觉时间、娱乐时间用来学习、反思、写作。
有的可能权衡再三,决定选择全职写作,因为风险越大,成功的机率也更大。在全力以赴地休整、安顿、放空后,也许会有更创意的成效。以退为进嘛!
一个成功的简友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伟大的另一半!
我不敢选择全部“舍”而全力以赴在写作中寻求“得”,一是觉得经济成本太大,一是对自己的决心不够自信,如果真的没有了压力和约束,我也有可能放纵自己的懒惰无所可写然后又仓促找活路,回到以前清风流水的重复生活。
毫不怀疑,有一些内心坚定而淡然的写作者,能每天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写作中纯粹地体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境界。他们一定更幸福吧?
而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更多地是低下头写写文、翻翻书,然后猴急猴急地看看自己的努力有什么结果。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有时候就会焦虑和心急:我付出了这些,为什么没有高高的阅读量?我写的文章是不是没有用?我选择的前方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我还要坚持多久才能看到希望?
怪不得,简书很多文章后面都能看到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努力,但一定不要着急!这是多少个前仆后继的简友们用血淋淋的事实总结出的真理啊!
所以,别说你热爱,其实你很期待回报!你的热爱如果没有反馈,你还能坚持多久?
2016年12月蒂姆.费里斯的新书《巨人的工具:亿万富翁、偶像和世界级表演者的战术》中提到的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亚当斯的漫画,今天同时在65个国家,使用25种语言,超过两千家报纸转载。但当时他每天四点起来画,利用业余时间 写博客,当时的回报只相当于工资收入的5%。之所以能从一个职场大白到今天的成就,是因为在他的心中,他做这个事情,不是为了完成一个什么具体的“目标”,而是为了发展一个“系统”。
我们现在的写作和阅读就是在发展自己这样的系统。
所以, 看或不看,我们都要写。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间一定会建好自己的系统。
系统哪有速成的?如果有人告诉你可以速成,那才见了鬼了!
无戒日更第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