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韩信出奇制胜用沙袋阻塞河水击败龙且大军,并将齐国彻底平定便上书刘邦请求封其为齐代理王。
刘邦收信后大骂韩信不是人,“老子还在这被围困呢,你倒要称王了?!”
而一旁的萧何和张良则十分清楚此刻最好的做法就是立刻答应韩信,因为最重要的不是名号,而是实力,别说韩信上书称王,就算此刻的韩信自立为王,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刘邦根本无法与其抗衡,所以这个问题根本不用想,直接封韩信为王,宁可让他称王,也不要让他这样的人成为敌人...
于是,在张良和萧何的一番分析下,刘邦冷静了下来,并下令封其为真正的齐王...
可以看出,身为一个帝国的领袖就是要容得下人,听得进意见,以及受的住委屈,刘邦是这样,在一千多年后的朱元璋也是这样...
不过这都是后文了,让我们把视野继续转回韩信
说客
在被封为齐王后,刘邦征调了他的士兵攻打楚军,而楚军方面由于龙且的战死,项羽开始恐慌便派出说客武涉试图让其不要继续帮助刘邦而是自立为王三分天下...
而此刻的韩信表达了刘邦对其的知遇之情,以及刘邦给他的尊重授予他大将军的权力,所以不忍背弃刘邦...
武涉一番交涉无果后便自行离去了,而另一位谋士蒯通出现了,他清楚天下的局势掌握在这位将军手里,助汉王,则刘邦胜,助项王,则大楚兴...
蒯通便对韩信说:“将军啊,你危险啊!”
韩信疑惑道“我是齐王,是汉王的大将军,手握数十万大军,何来危险一说?”
蒯通便继续说:“您虽是齐王可却仍然听命于汉王,手握数十万大军,可这些大军依然要听命于汉王,况且将军您平定三秦,俘虏魏王,破赵灭代,平定齐国...这些功绩不可谓不大,所谓功高震主啊将军。若您归楚,楚人不信。若您归汉,汉人震恐。这天下已无将军容身之地了...”
韩信听到这番话觉察出自己目前的处境虽不至于危险,但汉王是否会害怕他而功成后杀了他呢?
韩信不敢肯定,便对蒯通说到:“请容我考虑一番”。
而数日后,见韩信还没有做出决定便再次进言“办事决绝是智者的表现,犹豫不决往往是办坏事的祸害,还请将军速做决断...”
韩信考虑一番后仍然觉得自己对刘邦很重要,刘邦待自己也不错,不忍心背叛,便谢绝了蒯通...
至此,韩信已是两次拒绝了叛汉的提议,就像前文提到的韩信对洗衣大娘许诺一样,于已有恩便不忍背叛...
可后来的结局却并不如意...
垓下
继续说回韩信拒绝叛汉后的历史
公元前202年,刘邦趁楚军疲惫,便约定韩信和彭越分别发军想要合围楚军。
可最后,只有刘邦自己带领军队追击楚军,韩信和彭越都按兵不动,刘邦自然大败...
为什么韩信和彭越会这样呢?韩信不是不会背叛汉王吗?
因为当时的韩信也吃不准到底是进还是退,最好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动,要是刘邦败了,自己既没有背信弃义还能继续与项羽对抗。
若是没败,也让刘邦清楚没韩信,他刘邦指挥大军不行...
张良也很清楚这一点,说服一个人最好的做法就是利益,给他最想要的,他自然就会卖命
于是,张良提议将淮阳以东至海的地区封给韩信,为其封地,将彭越封为梁王,划睢阳以北至谷城,为其封地,并由韩信统一指挥作战。
刘邦听闻后便按照张良的提议颁布了命令,韩信和彭越便立刻率军前来。
汉将刘贾会同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州城父镇)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安徽灵璧南)退兵。
这就是“垓下之围”
公元前202年12月,汉军与楚军决战于垓下。
汉军30万人由韩信统领,楚军10万人由项羽统领。
韩信先率前锋与项羽交锋,不利,向后退却。孔将军孔藂、费将军陈贺从左右两边纵兵攻上去,楚军不利,淮阴侯乘势再次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
夜晚,韩信又派士卒唱起楚地的民歌,楚军士兵听后怀念起了故乡,加上本就处于不利境地,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
翌日,韩信趁势进攻,楚军大败,项羽逃至乌江边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遂自刎而死...
此后,刘邦便在无对手,很快刘邦就称帝,为汉高祖刘邦。
还乡
可韩信想不到的是刘邦乘机夺了他的兵权,改韩信为楚王,并夺走了原来的封地。
韩信也不能不接受,来到楚地后,他就召见了当年的漂母,并赏赐了漂母千金,兑现了当年必有重谢的诺言。
而除了漂母还有一个人他不会忘记,那就是当年侮辱他的地痞无赖。
地痞自然是十分害怕,而韩信并没有要杀他,而是安排了一个小官给他并说“这就是当年侮辱我的人,我当时难道不能杀了他吗?可是杀了他或许就会触犯法令,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我忍了下来。”
...
其实,相比史记中记载的事实,我更喜欢电视剧《楚汉传奇》中对这一情节的安排
那少年许诺心爱的少女,‘等我当了大将军我一定回来找你’。
可当初喜欢的女子等了他许久,数年没有消息后,便被那无赖追求上了,还有了一个孩子。
而少年归来时真的成了大将军,而少女却已不是当初的少女。
一声感叹后,见到了侮辱他的人,少年让他跪下来钻过去,而在无赖下跪后,少年踩住了他并说‘我会给你本地衣食无忧的差事,好生待她...’
...
在功成名就后,谋士张良曾劝过韩信“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可韩信并没有听从张良的建议,而是继续当他的楚王。
而导致韩信被擒的直接原因是有个叫做钟离眜的汉军将领因刘邦兵败而又于韩信私交甚好来投奔他,而钟离昧被刘邦所厌恶,要求楚国捕杀他。
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谋士陈平进言道“我们并没有证据表明韩信要谋反。不管是真是假,主公自问兵力能与韩信抗衡吗?主公统帅三军的能力能与韩信的指挥能力相比吗?如果能就发兵攻打他,如果不能却还要发兵这不是逼韩信谋反吗?”
刘邦自问确实打不过韩信,所以没有直接发兵,而是选择到楚国附近接见诸侯,等到韩信拜见时趁机将其拿下。
韩信也意识到自己被刘邦所怀疑,想要谋反,却仍对刘邦抱有幻想不忍背信弃义。
想要觐见,却害怕被立刻拿下问罪。
谋反
有人提议韩信把钟离昧交给刘邦,以表忠心,于是韩信叫来钟离昧商议。
钟离昧说道“刘邦难道是因为我在你这里,才向你进兵吗?如果今天我死了,那明天死的就是你!”
说完,钟离昧已认定韩信会将他交给刘邦,所以自刎而死。
而韩信也拿着钟离昧的人头觐见刘邦,可还是被认定谋反当场被擒。
韩信叫屈,刘邦说道“有人告你谋反”
而此刻的刘邦并没有至韩信于死地,而是将其带回了洛阳,改封淮阴侯
从楚王变成淮阴侯的韩信闷闷不乐,当初自己统领三军时,可以说对刘邦仁至义尽,可如今却变成了一个侯爷和樊哙一个地位...
就这样,韩信开始变得有了反叛之心,在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他辞行时,他拉着陈郡守的手屏退左右说道“您今天手握重兵,统领重镇。若是有人向陛下告发您谋反,陛下是不会相信的。可第二次又有人向陛下报告说您谋反,陛下就会怀疑您。当第三次有人向陛下说您谋反时,陛下就会亲自统兵前来捉拿您。到了那时,我愿作为您在京城的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陈郡守自然是知道韩信的本领的,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后来在公元前197年,陈郡守果然谋反,刘邦亲自前往镇压,韩信托病没有跟随。
在暗中伪造了诏书赦免了监狱的罪犯和家奴,打算让这群人袭击后宫拿下吕后和太子。
而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次计划的失败源于陈郡守的一个家臣,他得罪了韩信,韩信治了他的罪。
这位家臣的哥哥不乐意了,便向吕后告发了韩信的计划,于是吕后和萧何商议将韩信骗来皇宫除掉...
韩信以为自己的计划没有泄露,得到了刘邦除掉了陈郡守的消息,便不好推辞只好前去庆贺。
公元前196年
在长乐宫的钟室中,一代军事奇才韩信被吕后安排的武士所斩杀...
时年35岁
纵观这位军事奇才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早年的他可谓无依无靠,家庭毫无背景可言,连一日三餐都要别人施舍。
在遭遇侮辱时,还没有还手而是屈辱的下跪钻过了地痞的裤裆。
多番跳槽,可以说不稳定。
如果只看到这里,你会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或许是胆小鬼,或许也是无赖,或许是个普通人都不如的可怜人...
但,有一点,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始终没有被发现。
向项羽进言,不被采纳,所以离开项羽。
向刘邦进言,刘邦只让他当接待的小官依然发挥不出他的军事才能。
只有萧何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国士无双”,向刘邦举荐并担保其胜任大将军...
可见时运的重要性,以及韩信对自己的军事上的自信。
有人或许会问了韩信是怎么做到没有实战经验却能屡战屡胜的?
这或许是天赋,也是他的爱好。
史记载其热爱研究兵法,喜欢读军事上的书。
或许就是在他当无名小卒时就在无数个山头上,韩信就曾模拟过若是自己当大将军该如何进兵了...
他的出身没有限制他成为大将军,他的才能就是与生俱来,这一点不可否认。
因为前面就有纸上谈兵赵括的例子,只读兵书不懂变通怎么可能打得赢实战呢?
但,韩信就可以,所谓国士无双。
他生来就是注定要在战场上厮杀出一片天地的,这是他的命。
可最终不忍放弃得来的地位而不得善终,则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