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故事
从前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羊,担心羊被偷,就在羊脖子上系了一个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第三个小偷说:“这都不难,我能把农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来。”
第一个小偷在道路的转弯处悄悄地走近山羊,把铃铛解了下来,拴到了驴尾巴上,然后把羊牵走了。农夫发现山羊不见了,就开始寻找。这时第二个小偷走上前说:“我见到你的山羊了,刚才有人牵着羊向这片树林里走去了。”农夫恳求小偷帮他牵着驴,自己去追山羊,于是驴被牵走了。
农夫回来一看,驴也不见了,就在路上边走边哭。走着走着,他看见池塘边坐着一个人,也在哭,农夫就问发生了什么事。那人说:“人家让我把一袋金子送到城里去,实在是太累了,我在池塘边坐着休息,睡着了,睡梦中把那口袋推到水里去了。我不会游泳,谁帮我捞上来,我就送二十锭金子给他”。农夫大喜,心想天无绝人之路。他脱下衣服,潜到水里,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一口袋金子。当他从水里爬上来时,发现衣服不见了。
“大意”、“轻信”、“贪婪”是投资理财的三大忌讳。我们有多少投资人都是看着广告、听着忽悠、薅着羊毛上场了?!又有多少人在明知有风险、明知严重违规的情况下为了奖励、为了高息以身犯险?!
这一路走来,我们先后迷恋过的有:1、股东背景,2、团队背景,3、媒体宣传,4、明星背书,5、合作机构,6、机构风投,7、办公场地,8、经营地域,9、注册资金,10、上线时间,11、催收手段,12、平台实力(交易额),13、风控能力(迷信大数据,各种模型理论),14、资金托管(银行存管),15、业务质量(模式);16、用户体验(包括网站页面、操作感受等),17、收益高低(认为收益低的才安全),18、担保方式(往往被信用担保、框架担保、一般担保所误)等。在屡屡遭遇挫折之后,到如今剩下的崇拜只剩下背景了(恐怖的是这背景,经常只是背影)。
容易中雷的10种心态
1、追逐不明不白的高息。这个无需多言,刀口舔血的其实心里都明白。每种业务都有自己合理的利润水平,少数平台成本控制得好可能会高一些,有些平台推广期可能会高一些,但总体上说,高出太多必然有鬼。
2、不加分别地薅羊毛。本来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有了互联网之后,大家开始鼓吹“羊毛出在猪身上”,只是,最后谁是猪,没有定数。有人说厚羊毛是爆雷的风向标,有一定道理。
3、跟风小白。这一点,从每爆一次雷,就要毁灭一两个名人、团长就知道了。
4、不专业的实地考察。热衷于考察平台写报告的网友越来越多了,热衷于考察的投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投资人其实并不具备完整考察一个平台的能力:很多投资人本身对P2P就是一知半解,不清楚平台的业务模式和类型,也不清楚平台的考察重点,更不用说分析鉴别的方法,这样就很容易被一些平台光鲜虚假的表面、平台运营者的质朴(注意不是专业)所欺骗。这种非专业的考察,如果运气好碰到一个安全规范的平台还好,虽然没看明白,却能图一个安心;要是遇到一个只是透明但不规范的平台,导致盲从盲信,则很可能是一个噩梦的开始(害了自己,也坑了看考察报告的人)。
5、轻信考察报告。一方面可能写报告的本身就不专业,还有一个原因,报告本身可能就是营销。在参考考察报告的时候,要打听一下考察人的人品和水平。
6、迷恋虚假的背景。好多“国资”“上市”“风投”后来证实都是假的。
7、深信排名、评级。这次ESD,以及之前的EZB就是教训。
8、被广告吸引。EZB投资人闹央视就很典型。
9、贪图小恩小惠。这一类投资者占整个行业投资者的很大一部分,投哪个网站先看哪个网站的福利好,送的东西多。我有个朋友,就冲着平台送的苹果6投了30多万(其实他心里都知道是个垃圾平台),最后平台老板卷款跑了。
10、盲目分散。分散不代表分散风险,懂的人放在一个平台都不会雷,不懂的放到多少个都会雷,不懂分析,盲目分散,会雷更多。
在草长莺飞、鱼龙混杂的行业背景下,打着P2P旗号、衣着光鲜的骗子和违规操作者实在太多。在这没有英雄的世界里,规范透明是安全的唯一保障。要么远离这个市场、要么在怀疑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认真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多一分理性,多一份安全;多一些分析,多一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