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2098

在大厅等候的时候,我随意拿起桌上的书翻看起来。没想到偶遇了这本豆瓣仅11人评分,且没有任何书评的一本冷门科幻小说。

只读了开头,这个有趣的设定就吸引住了我。2098年,上海已经处于人类和机身共同生活与居住的时代,故事的主人公华华在全国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工作,她主要负责对接客户定制机身的需求。大部分时髦的中产和有钱人,都会定制一款属于自己的机身。机身拥有超强的智商和记忆能力,外表和触感几乎与人类一样,他们既可快速、准确地代为处理工作,也因为其强大的模仿能力和照护能力,给人类带了如同家人般的陪伴。

这个设定其实并不新奇,记得在美剧Humans里,人形机器人被广泛用于家庭服务,后面也围绕人类与AI的伦理冲突、情感纠葛展开了讨论。现代人类对于这一类型的科幻题材,不再是抱有幻想,而是真实地感觉一切都会以猝不及防的速度来到。所以,我们也急于在一些作品中窥视到未来社会可能的样子。

华华的身份是机身定制师,在2098年的上海,这是一个高薪白领的职业。故事中提到的机身换肤师、算法优化师、机身发型设计师、机身爱情程序配对师等多达50种专门为机身服务的职业,行业交易规模每年高达千亿。在未来社会一定会涌现出很多我们闻所未闻的职业,当然,现代的传统职业也会被大批量淘汰。既然无法想象,我们又如何觉得自己可以为孩子规划一个清晰的未来?也许,相比于固定的数理化知识,这些自由发展的意识,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健康积极的身心才是更重要吧。

“智能机器之身行走其间,他们身穿和人类一样时髦的衣服,发饰精美。和他们打招呼,他们能追随你的目光,顾盼神飞,谈吐周到。”这时候的智能机身已经可以自然、完美地融入人类社会。那么,人类的恐惧应该就是自己是否会被机身代替吧。故事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景,虽然机身可以从事医生、律师、老师这类专业度高的职业,但是当“机身社交基地”建成的那天,所有平日智慧冷静的机身们,都如同孩子般,在完全是机身的社群里打架、砸坏设备、任意进食随意排泄。因为,当他们没有人类的指令,完全需要靠着基本伦理、常识认知去自主生活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萌芽开始发生,所以会开始探索身体的触碰、思维和身体的互动等等这些,用孩子般的弱思维去认知这个世界,并且不接受人类的控制。

人类最终只能选择大规模重装系统,让智能机身们回到降维状态。女主人公华华在挣扎着与自己朝夕相伴的机身分离后,割舍了她们所有共同的回忆和温暖,也选择离开这个行业,回归到最简单质朴的民宿经营,没有AI、智能这些科技的简单生活。

当然,这只是小说。当科技裹挟着我们飞奔时,没有人能够彻底逃脱。就像现在,如果你无法电子支付、线上打车,生活会举步维艰。如果那时候我们还想要最质朴的田园生活,能有怎样的选择?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Deep Seek,他告诉我可以选择智能庇护所、增强型自然体验、新游牧主义...这一切也都是科技提供给我们的所谓“自然”。既然打不过,也许只能选择加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