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发现学生的作文居然有很大的进步,我记得第1次写作文,基本上都是流水帐,看得让人失望,但是这一次,本来要求写500字。有的同学写了1000字都不止,根本挡不住。内容上有的写军训时纪律的严苛,有的写老师,看得出来他们对老师都很喜爱,很尊重。初中生活既有学习紧张带来的不适应,也有因课堂上愉快的学习经历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同学之间的小小摩擦,没有认真睡午觉被处罚后的。虽然都是一些小事,甚至有些事也没有写出多少意义。但是他们都真情实感,开始注重细节。遣词,造句,修辞都潜移默化地运用到作文,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其实怎么说呢?本来在第一周,我已经找到了上课的感觉。但是现在又有些茫然。很多事情都千头万绪。比如说充分备课,适度教学,不依赖PPT,应该把PPT做的简单再简单,不要让自己和学生都被PPT拖着鼻子走,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只教那些必须教的。我想大概是固有的惯性和惰性又常常使我忘记这一点。又站在那儿滔滔不绝的讲起来,一堂课上得毫无效率。一定要少说废话,给学生留出课外阅读和练习背诵的时间。
学生的习惯要常抓不懈,作业及时反馈。应该把学生买的书登记在册,作为班上的小书库。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有时候又会想,今天太累了,就算了吧。大人都如此,何况学生呢?
我记得刚上语文那阵,教了一辈子语文的老大哥分享,大家把PPT互相分享,把学生的作业盯紧一点,老师严厉一点,用上戒尺。这样懒得动脑筋,教得又轻松,学生考试分数又高,何乐而不为呢?
我觉得他的说法是有很多合理性的。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生活搞成苦行僧,那样的生活太没有幸福感了,教师生活得苦逼哈哈的怎么去教出幸福的学生呢?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长,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也应该有课外阅读,有爱好特长。
但是如何让老师既教得轻松自如,又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能力增长,考试有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