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太多太多的人变得焦虑、急功近利,似乎做什么事情都想趁早,赚钱要趁早,成名要趁早,结婚要趁早,完全不考虑时间的积淀,似乎晚了一点,人生就不够精彩,就不够卓越。赚钱早、成名早当然好,就算大器晚成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呀!但如果真要想在某个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没有时间的积淀和付出是很难的。
我不甘平庸,也曾立志要有所作为,像许多英语爱好者一样想下功夫来学好英语。看过李阳的疯狂英语,购买过刘克亚的表演英语。我一直在寻找方法捷径,当我明白并无捷径时,也开始付出行动学习,坚持了三个月,后来放弃了。一是没有同伴(遇到问题不敢请教,怕人笑话);二是不知学了干什么(情商局限,学无所用)。学习过程中睡眠受到严重影响,梦中背单词的情形常常出现。还有不敢去做培训之类的尝试活动。总之放弃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对一个人能读否取得成功最精辟的论述仅有四字:知行合一。我们对道理懂很多,都知,就是缺少行动。很多人士在不同领域取得的突破与成功一次一次激励蛊惑过我们,我们其实也知道没有行动和时间的付出是不成的。
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德国一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德国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音乐学院的小提琴学生分成三组,最好的,中等的,一般的。然后问他们同一个问题:从最初练习拉提琴到现在,每人共练习了多长时间。结果显示,三组学生大都是从五岁练起,每周练两到三小时,八岁时练习时间长的人每周超过八小时,差别显出,第一组已经比较出色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练习时间逐步增加到三十小时以上。当他们二十岁的时候,练习时间已经达到一万小时。与第一组相比,第二组的练习时间在八千小时左右,第三组在四千小时左右。
再后来,埃里克森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他访问了更多的业余和专业演奏家,得出的结果与学院学生的情况惊人相似。业余演奏家从学习到成熟的练习时间大约在两千小时左右;而专业演奏家在练习的过程中也都逐步增加了时间,在成熟之时也超过了一万小时。
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了:你的获得与时间的付出是成正比的。能够在专业领域付出超过一万小时以上才能成为领域里的最大行家里手,当然,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走到这一步。成功和卓越都是靠自己后天的勤勉付出而获得的。
我们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心”就是高情商的体现,它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品质,又是坚韧不拔的毅力表现。
中学时我们学过清朝作家彭端淑先生的<<为学>>,为之与不为的结果;学之与不学的结果,难和易的转化关系浅显明白。可惜年少时懂得其精髓的少之又少。我们大多数人缺少的是恒心与毅力,也只能是半瓶子醋晃荡。
我身边的一个老师年轻时住在学校,学生的头发长了他理,买了一套工具,经过十多年的坚持也炼成了理发好手。以至于找他理发人经常登门,业务收入也很丰盛。唉,望人兴叹呀。
当我们有了目标的时候,所要做的就是“行”了。知行合一才有结果。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努力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见效的。只有坚守誓言,不忘初心,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和胜利。最坏的结局不过是大气晚成。有了行动,付出了时间,终将获得大的成就。
大道至简。任何成功没有捷径。做,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