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40年,一考定终身。
高考曾经为无数平民学子实现鲤鱼跳龙门创造了条件,俞敏洪等一个个通过高考成功完成阶层跨越的传奇式人物作为一代人的励志标杆,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然而,随着高考制度弊端和教育资源不公等问题的凸显,寒门再难出贵子成为近年来敏感的大众话题,读书无用论再一次被基层民众接受和认可。大批少男少女或厌学或拒绝读书,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浑浑噩噩地虚度着青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难以疗愈的伤痛。
1
初中同学最近跟我联系频繁,诉说她在职业学院读书的小女儿娇娇不爱学习,考试十有八九不及格,眼看明年就要毕业了,面对当前逢进必考的大环境,愁得她两口子一夜间白了头,希望我用教育自家儿子的经验跟娇娇谈谈,盼她能认真学一年,明年考个乡镇编制,也不愁找个好点儿的婆家,有个满意归宿。
我有两年在县卫生学校兼职的经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一个班里,前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及时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优异;中间三分之一的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以前搞突击,最终也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从来不学习,考试成绩一般在几分到五十几分不等,偶尔有个及格的,班主任也会归结于监考场教师监场不严的结果。
不学习的学生又分为以下四种情况,戴着耳塞玩手机的居多,趴课桌上睡觉的次之,坐在座位上出神的和东瞅西看不时弄点动静的占极少数。这些学生有个共同特点,虽然迟到是家常便饭,但是几乎没有请假旷课的纪律问题发生。
曾经有一个男生,从成功引起我的注意到我所任课程结束,三十多节课的时间一直在课堂上睡觉,唯一一次提问,喊了几遍没应声,待被同位推醒,睁着朦胧的睡眼一脸懵懂站起来,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另有一位纪律委员上课从来不带笔和课本,只负责维持课堂纪律和代替停摆的钟表给老师提醒下课时间;一位女生,上午第一节课永远是先吃饭再化妆,她的同位,桌洞里藏着葵瓜子,上课偷着嗑下课拉呱嗑,右边的门齿已经出现明显的边缘缺损……
从开始对这种奇葩学生的震惊不已到以后的见怪不怪,我经历了一个重建三观的巨大转变过程。这些学生又分为三类情况:有拿钱混学历的当地富二代,终归要回到家族企业做掌门的;有初中成绩差升学无望,家长拿钱让老师看孩子,走一步说一步的;更有相信现在不学习,到病房好好干,也能当个好护士的。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深信眼下的学习没有用,玩过两年走向社会,我不会比别人混的差。
2
鉴于以前的这些经验,我对娇娇的转化是不抱希望的,无奈同学三番五次打电话,只好勉强应了下来。我俩成功策划了一场不露痕迹的偶遇,使我跟这个18岁的小姑娘有了一次推心置腹的深谈。
小姑娘接近一米七的个头,身段苗条,眉清目秀,穿着得体,给人第一印象很好,我一度怀疑人到中年的同学把更年期的矛头指向了无辜的孩子。
我们的谈话是从她所学的会计专业谈起的,娇娇并不认同她妈妈的观点,说这个专业覆盖面广好找工作,干净体面也能养家糊口,她反而觉得会计学起来太枯燥乏味,一直没能引发起学习热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她曾经的同桌退学去学校附近的一个楼盘做了置业顾问,卖一套房子几千块钱的提成,好时候比在那里做会计的大学毕业生能多挣几倍。
“拼死拼活学上三四年,一个月挣那点钱根本不够花,要这个文凭有用吗,要不是家里挡着,我也去卖楼了……”
小小的年龄,笃定的眼神,从容不迫的口气,真的把我雷到了,本来精心准备了大篇说辞想一展身手,此刻竟然无言以对!
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社会出了问题?
那些卖楼的、卖汽车的、卖手机的、卖各类品牌商品的帅男靓女,他们置身装修豪华的高档厅堂中,冬暖夏凉,外表光鲜,只需要动动嘴月收入就能轻松上万;
培训了几个月的月嫂收入都远远高于本科起点的公务员或教师编;只会写自己名字的陶碧华身价已达近百亿;还有多少工作岗位招聘会上大学生Pk不过农民工;大学生竞聘“农民工”招聘会早已成旧闻……
在实实在在的收入面前,学识、眼界、格局似乎都成了空谈。
如果这些被拿来当作判断世俗份额得与失的标准,未免显得有些短视和愚昧了,要真正看清这些事实还要换一个角度来分析:搞销售的吃的是青春饭,老干妈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个案,月嫂等新兴服务行业专业技术有待开发,大学生与农民工放在一起pk其实是一种田忌赛马有失偏颇的比较。
娇娇的这种观点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未曾遇到过的,我重新理清思路,顺着青春饭和技术饭这根线掰开了揉碎了继续讲,小姑娘不再讲话,最后竟然轻轻啜泣起来:“阿姨,这些道理我都懂,我现在拿起书就头疼,超过三行字就看不下去了……”
3
我的朋友和同事大都出生在农村,通过考学跳出了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生轨迹,我们的子女也在求学的路上一路跋涉,在坚持中几度选择,正在步伐坚定地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前进。像我们这种阅历简单对自己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的人,都始终扛着“万般非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大旗,旗帜鲜明地劝人好好读书,劝人去考好一点的大学,争取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就像那个躺在海滩上晒太阳的渔夫和富翁的经典故事,我们身边很多人也认同渔夫的观点:你拼了大半生到这里来晒太阳,我玩了一辈子也是在这里晒太阳,你那么拼还有价值么?可是短视的渔夫没想到,富翁可以在这片海滩上晒太阳,也可以随心所欲去世界上任何一片海滩晒太阳。除了在这一片海滩晒太阳,富翁的其它一切享受,都是渔夫无法企及的奢望。
毕竟读书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人生早期,三观形成和习惯养成靠的是外力引导,这个阶段真正拼的是父母;一旦到成年,父母的影响已微乎其微,谁不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蹒跚前行,在迷茫中探索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呢。
我一直无意评价舒适安逸和紧张高效的两种生活方式孰优孰劣,这是各人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的人生选择,前者时时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却在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中失去了登高望远的资格,后者在追逐中虽然时有疲惫,历经挫折即使失败了胸中的风云也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
娇娇是个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透是我喜欢的类型。
“阿姨,您说我现在开始学还来得及吗?”
“活到老学到老,你这么小的年龄,当然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