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有句话你肯定听过:“选择比努力重要。”它几乎横跨六界,合理化了众多因果关系。
自然,在基金定投中也通用。
如果说前面说的指数基金,是紧跟大盘跑,那么主动型基金的特点就是:风格多变、波动更大、更能期待超额收益。
没时间精力打理定投计划的人,我建议选指数型;若有余力,在指数基础上搭配1-2只主动型,不失为升级的定投组合。
毕竟优秀主动基,能跑赢指数的不在少数。
怎么从四千多只基金中选出会下金蛋的好鸡,就格外关键了。
01
先简单介绍下大名鼎鼎的“4433选基法”:
1、第1个4:最近一年,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的前1/4基金;
2、第2个4:最近两年、三年、五年以来,排名在同类基金前1/4的基金;
3、第1个3:最近6个月,排名在同类基金1/3的基金;
4、第2个3:最近3个月,排名在同类基金1/3的基金。
挺严格的,从各个时间维度围绕“谁挣钱多”这一终极目标筛选。优点很明显,快速缩小基群范围,便于后续二次筛选。
(PS:实际操作方法:网络搜索“基金筛选”->好买基金网的筛选页->选择某个类型,如股票型、混合型,开选!)
但缺点是,假如基金在某一年突然开挂,之后一蹶不振,可能就掩盖了阶段性的真实表现。
譬如A基金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非常生猛,结果回到熊市后,啪叽从神坛脸朝地摔到花坛,而在4433法中,它2016甚至2017年的排名可能因为上一年的勇猛而偷偷镀金。
02
所以呢,可以在4433法的基础上,优化一下:
加入“近5年,每年都排名同类前1/2”的条件。”若4433选出的那个类型基金过少,放宽些调整至1/3、1/2也无妨。(1/2是底线了,不能再低了-_-)
我自己找主动型基金,多是根据以下几点考量:
1、4433法+近5年每年前1/2;
2、至少成立3年以上(最好5年);
3、规模10亿-90亿之间;
4、近期没换基金经理,以及他的历史业绩。
别着急,一条条解释。
第一条刚才说过了,前N年的总成绩好,不见得每年都牛逼;而每年成绩都在前半班,总成绩肯定不会差(顺便说下,截至2017年底,过去五年中、每年都能排在同类前二分之一的基金,只有19只)。
再看第二点的成立时间。
3年以上,基金通常经历了多种市场环境,可参考的数据比较多,若恰好穿越熊牛,信息量则更全面。
相对地,我不太建议买新基。不是说新基不好,而是我们无从判断啊。
今年初不少人问,新基兴全合宜超受欢迎,你有买吗?当。然。没。有。啊。哈哈哈~
是没错,该基金无论从公司到亲爹,历史成绩确实亮眼,可首先,我盘子里已定投了相同基金经理的另外一只基金,眼下持有两年多,长势蛮好。亲爹相同,意味着策略、风格多半类似,没必要再重复了。
其次,它封闭两年不能买卖。万一这两年里碰到内啥,想退退不出来,也有些尴尬。选主动基金本质就是选人,如果说基金经理很厉害、把把都弹无虚发,何不考虑买他的老基呢?
不过,“封闭期”对在投资中情绪不稳定的朋友们倒很有帮助:埋下一坛酒,不管你中途想喝还是想砸,一概不让碰,几年期满再挖出品尝。
算是,用时间酿酒吧~
第三点,关于规模。
“规模10亿-90亿”。比喻成船就好理解了:船太小容易被打翻,船太大不容易调转方向,像泰坦尼克号那样就悲剧了。几十亿的规模,稳定+灵活兼备,刚刚好。
继续看第四点,基金经理。
前边说了,选主动基金就是选人。倘若某基金每份成绩单都很好看,但近期刚换爹,我会再把新爹的历史业绩扒出来瞅瞅到底靠不靠谱。
基金换人超过两个季度,更能从以下两点看出端倪:
1、排名有没下滑?
2、持仓情况有没变化?
实际上,很多基金在更换经理时,都是“老带新”并驾齐驱一段时间,整体画风突变的可能性不大。当然还是那句老话,关键看业绩嘛。
另外,我个人不太喜欢手里管理十几只的基金经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别以为能潇洒地雨露均沾,到头来估计都宠幸不过来。
以上4点,大方向正确即可,细枝末节不钉死,灵活搭配使用。
03
我目前手里养了6只基金,2只指数型+4只主动型,覆盖大中小盘以及港股(外加持有两款智能投顾产品)。
许多小伙们习惯上来就说:别BB那么多,你直接推荐基金就好。看似最短时间拿到答案,可没多久你就会发现:我擦,满大街都是答案,谁是对的啊?
有的事情,慢则是快。
尽量学习方法论,一言不合就抄答案其实和蒙眼扔飞镖一样。尤其遇到震荡市,更会被反复打脸,陷入怀疑和恐慌,结果导致动作变形,灰头土脸爬下车。
与其经常问“这基后面会涨吗?能涨多少?能上车吗?”不如反问自己:当初选择它的逻辑是什么?
选择时多慎重些,远比未来几年不断找人算命要划算得多。
我对定投这事,持有相当足的耐心,不玩短线也不轻易止损,用时间滋养收益的确定性。只要宏观环境健康、经济有力上行,那就心无波澜地前行,奔向最终胜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