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回来两天,今天吃饭的时候被问到:收获了什么呢?
我想了一下:“我失去了很多,你信吗?”
我自己都不信。
我失去了对原有生活的兴趣,这个狭义的“生活”包括:无止境的购物欲望、对精益求精的美食的欲望、对自己过份保护的欲望、还有和没有激情的人交往的欲望。
这些都没什么,大不了不做就是了。
但是明明我并没有经历到什么,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感触,为什么我的脑海里会有这样奇怪的想法。
可能是因为高原缺氧,缺氧。我的大脑发生了无法修复的永久性损伤吧。我这样安慰我自己。
西藏并不是想象当中纯净的西藏;也不是会产生可怕高原反应的西藏。它普普通通、漂漂亮亮,占据了一个比较高的山头而已。一车车的游客下车排队拍照,这只是一个拥挤、刺眼、冷暖自知的西藏。更接近天空、风景优美、物质匮乏、受大数据干扰较少的一个世界。
西藏的市集上可以买到的东西不多,日用品和食物的种类都很少。选择较少的情况下,买起东西来反而觉得好轻松。我们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不需要买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缺。在天地之间,人又是这么渺小,这么小的人,你需要些什么?你要那些东西干什么?火车上遥望一些住宅,有些地方最近的几户邻居之间可能也要跨过几个街区。住在这种地方,我只需要一台吉普车,一件可以穿四季的大衣和一顶破破烂烂的帽子就可以了,我还要什么。我连镜子都不会去买,我买48色的SYL口红、集齐36只爱马仕皮包给谁看??我给自己房子装上太阳能发电板,买一台净水器,一台N手破车,带上文明社会里装满书的KINDLE,还有一台可以记录自己叨逼叨的电脑。哦,对了,加湿器,不带加湿器的结果就是我会流鼻血而死。多带点面纸吧,流鼻血可以擦一擦。我手机都不带。带了也没有信号刷朋友圈。那个时候我也许真的就没有发朋友圈的欲望了。现在,我承认我修炼不够,还在刷,还想被点赞。
事实上大隐隐于市在哪里都可以这样隐居生活,前提修炼到家。
我这种半碗水的人,需要仪式感的人,还是需要去西藏找个偏僻疙瘩修炼。我可以安慰自己,这是在西藏,雪域高原,一切都那么纯净,一切都不一样了。我的灵魂都得到了净化。
我挺期待这样的生活的。
快递不包邮,压根就没有地址送快递;没有网络;电视机都没有;(带个收音机吧,否则真的与世隔绝了);方圆N公里什么都没有,当然最好也没有狼;有座山可以遥望;有个开车过去半小时就可以找到的邻居可以每隔几天还说说人话;海拔4000米,空气不饱满也不至于那么稀薄;泡面不至于泡很僵……
这样过三个月,我大概就胡子拉碴、目光矍铄、整个人都清爽起来了。
要不就是皈依我佛了。
这么想也挺可怕的,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但是我生活在繁华的魔都,对社会还是没有任何贡献。
我还是好好做人,对社会做点贡献吧。
我已经想好怎么做贡献了,社会,你要是不急的话等我慢慢来哈。
~~说好不发朋友圈了,还是发了好几个。这颗浮躁的心啊。还能说话算数吗?
标题来自《专访张一山:对于喜爱的东西,付出的都不叫代价》,呃,文章我没看,感觉标题真不错呀。张一山也是条汉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