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权威人士的话语都应保留质疑的心态,每个人的地位,身份不一样,他们所讲的话也许是真理,但那只是他们悟出来的,用批判的思维对他们的话语经行审视,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质疑
乍一听这话,我的第一直觉告诉我,我要努力加油,我要勤奋。嗯,这样的想法瞬间就可以点燃我。看书,学习……
今天我想了一早上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我怎么才知道我的努力比别人更多,我的付出该怎样才能收益最大化。那就是输入,加输出。这件事很多人都提到过,可我是没做到。现在硬着头皮输出是因为我知道的东西确实无处可说。
努力必将有一个输入,最近看了挺多的书籍,都有一些相反的论证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比如《浅薄》书中讲的是互联网让人们专注力下降,影响人们学习的能力;而《知识的边界》告诉我们建立自己的过滤系统,人们也能在信息超载的世界获得更多。
菲茨.拉菲德说,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是,看一个人在头脑同时拥有两种相反的想法,还能维持正确的行事能力。
那么在复杂的互联网我是如何学习的呢。
前一段时间,在店里遇到一个老外,中文说的很棒,我羡慕加好奇的问,你是怎么学习的,他直接甩出一句,我没有学习,我不爱学习的。当时我觉得他在说谎。
最近我发现在得到看书,很快能找到自己想阅读的书籍。这是源于自己知道了我的阅读习惯加之我对有不同意见的书籍特别的敏感,能第一时间找出他们。你问我爱学习吗?我当然不喜欢,传统的学习让我备受煎熬。我还记得小学时期,老师在放学后将我扣住,让我背文章的经历。
但有兴趣就不一样,我可以陷入里面,孜孜不倦的探索别人的想法。
让两种不同的想法存放在脑中,会让我们减少犯感性的错误。这也是孔老夫子所讲的中庸之道。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知道
前一段时日,觉得自己不会读书,于是加入得到会员,每天看到感兴趣的统统输入自己的脑子里,结果,大脑超载了。
人一旦超负荷,行动必然不给力。怎么办呢,何帆老师给出了答案,输出。用自己的语言整理,更有利于吸收。
输出这件事,说着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尤其对我这种,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混吃等死的人来说,更是难以做到。
还好我所遇到的问题书中都有答案。从《知道做到》《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从行动开始》最终我在《微习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当我把写的标准降到最低,让写这件事不对当我的大脑构成任何威胁的时候,我发现我得到的远比我想要的多得多。在《微习惯》中,作者也指出,看一个人是否养成一个习惯,就看他是不是习以为常的做这件事请。我回忆了下自己的每天早上的习惯发现原来我最近起床睁眼的第一件事是找书看,看看我认知世界以外的好玩的,有趣的知识。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到
在万维钢讲解《巨人的工具》的时候,说不要为了目标去做一件事,而应该发展自己的系统。
当然,发展系统不但需要我们做“好玩”的事,还需要做很多“不好玩”的事。
成熟的人必须知道一件事的边界,考虑衡量过后,才能做出最利于自己的事。“兴趣”,是个被高估的素质。但兴趣也是做一件事最基本的前提。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对我来讲,它就像是一个道理,指引着我前进。先定义,厘清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分解行动。而我的行动就是,用书写的方式理出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建立自己的体系。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从书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