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秋雨作品,品味不一样的文化

挑战365天|第8天

文/依依思言

昨日,带两岁半的女儿逛书店,陪她读了一些幼儿读本之后,不免怀念起中国文学那一个熟悉的角落。闲庭信步间,目光停留在了一本余秋雨先生的新作——《内在的星空》上。不禁打开来看,又见到了我所熟悉的文字和情感。

走进历史


我是很喜欢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初次接触他的书是在高中,第一次读他的作品《倾听秋雨》,后陆续读完了他的主题八卷的其中几本,《山居笔记》、《千年一叹》、《霜冷长河》。他的学术六卷,我是在一次外出旅游的过程中,在当地新华书店,看到了其中的一本《北大授课》,浏览一遍过后,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并细细品读了一番。而散文集两本,《文化苦旅》和这一本《内在的星空》,便是齐了。除了译写六卷的书我没读过,其他文集,多少都有领略过,他的文学魅力深深吸引着我。虽然很多作品已经很久没再重温了,可是,每次读他的文章,那种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还是时时打动我。

喜欢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对历史的尊重与感悟。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很少有机会看到单纯地抒情或写景,他所站的高度,决定了他文章的深度。而甘愿辞去领导职务,冒着生命危险,穿越中国,穿越整个欧洲,到古文明的发源地——巴比伦、埃及、印度、希腊等地,实地考察人类远古文化,在文化的废墟和遗址上再现曾经辉煌,更是令人敬重。

所以他的文章大气,而这种大气,正如余秋雨先生在《内在的星空》一书中所言,“大气不是一种提笔之后的风格选择,而是一种沉潜久远的内心冲动,因内心冲动而形成思维习惯,因思维习惯而成为生命本能。”

在他的书中,关于文化,有几个词,我认为对我们了解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很有帮助,那就是废墟文化、文化现场和学术文化。

—、废墟文化

废墟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废墟之上,追溯历史,再现当时文化的繁荣。这也是余秋雨先生一生都在追求的事,唤醒人类对文化的认知和敬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如同灵魂,是战争无法消灭、朝代变更无法磨灭,侵略者无法夺走的宝贵财富,国家可以灭亡,只要文化不灭,无论在哪儿,都会有超强的凝聚力。就像当今的犹太民族。

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古文明,而在欧洲,探访其他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废墟成了唯一见证历史的信物了。

古希腊的神殿、以色列的哭墙、埃及的金字塔、所罗门的石柱……废墟之上的断壁残垣,西方文化的遗址,余秋雨先生如今能看到的只有片片瓦砾、荒草萋萋在夕阳中,向世人诉说着历史长河的不易。而昔日的辉煌,早已在废墟中陨灭。但废墟不代表要被世人遗忘,反而要时时被唤醒,废墟代表着昨天,而我们今天人类的一切,也终将走向废墟。这是文明进化的规律,废墟是起点,也是归宿。

余秋雨先生用他的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废墟之上的文明,又用他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向世人讲述着这些逝去的文化。沉淀,厚重,是他笔下的中西方文化特点。在动荡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废墟上的文化,让后人缅怀和痛心的同时,也会对当今文明有更多的感触。

断壁残垣

二、文化现场

文化现场,包括直接现场和间接现场。直接现场,主要是针对活着的文化,与之对应最密切的空间。比如在《文化苦旅》一书中,余秋雨先生亲自走访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及名胜古迹,通过对长江、黄河流域的文化现场探访,以都江堰、莫高窟、宁古塔、江南小桥流水等为背景,展示了中国文人的艰难历程和文化走向。

间接现场,是指事件已经过去很久、地点很泛化的次现场。当历史过去太久,很多直接现场已经无法追溯时,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完成对过去的回顾。

余秋雨先生,作为一名文学大家,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如今的文化资料太有限,没有亲临文化现场,又怎么能在同样的地点,追溯历史,探访千年文明呢?这,就是所说的历史文化素养吧,比如只有当我们亲临莫高窟,才能领略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那一段屈辱历史对中国文化的摧残。如有能力,真的应该多到文化现场走走看看。

三、学术文化

余秋雨先生在《北大授课》和《内在的星空》中都有讲到过学术文化,他也经常通过演讲、座谈等方式,对当代高校学术文化进行探讨。学术文化,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无论是高校学术研究,还是普通管理层、一线工作人员,都面临晋升,需要写学术文章,即在专业领域之内有所创新、有所建树的文章。但这些年,学术领域,着实有点乱。好在文化部已经开始整顿,纠正学术领域鱼龙混杂的现象了。

余秋雨先生所说的学术,是真正的学术研究。用他的话说,学术,就是一群奇怪的人所做的奇怪的事,做的专注、沉闷、漫长。远离身边实利,远离流行热点,远离通俗话语,既缺乏表情,又缺乏色彩,更缺少社会关注。

所以,做学术需要静下心,甘于寂寞,不断攀爬着一座座高峰,不断挑战着新的高度。余秋雨先生把学术研究比喻为爬山,值得攀爬的山,总是离闹市很远。而对闹市而言,爬山者就等于失踪者。偶尔回来,又很快不见。如同山对于登山者的吸引,吸引学者的,也正是学术的高、远、险和静。

当然,学术也需要互通和交流,就像古代孔子周游列国一样,在那样一个时代,学术对政治有极大的指引推动作用。所以,学术文化,也值得我们思考。

读余秋雨先生的书,从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再现的思考。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千年文化,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文化不分国界,跳出狭小的思维圈,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广阔视野!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写作训练第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