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两位老师发了文章,都在述说面对假期过半的事实,自己有心无力的状态。反观自己,这两个长假期——暑假和十一,我没有再陷入焦虑情绪了。这是为什么,以这个假期为例,浅说一下。
一、主动减少干扰
这个假期我没有跻身旅游,也没有回家团聚,我依旧待在自己的住所。和另一位舍友一起,虽然我们一天见不到两面。当然,并非没有回家的念头,而是返程票数紧张,路程也奔波,实属无奈。若是在以往,我肯定会在假期前紧张地规划,假期中偶尔奋起,剩下的时间都在懊悔中流逝。
所幸,九月新搬的住所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地方。具体表现为:当我进入敞亮的饭厅,就会想坐在那里吃个早饭;当我进入干净的、有很多挂钩的洗手间,就会提前把第二天的衣服挂在那里,洗漱完就可以穿上;当我走进那通风的厨房,就会想洗洗这个那个,甚至做饭;当坐在宽大的布艺沙发时,就会想在上面吹吹风,写写文章。如果晚风吹不进客厅,就搬一张小凳子坐到阳台上。此时的夜晚,没有蚊子叨扰。
“回到床上睡个懒觉”,在白天,这个念头总是位于后列。真幸运,我不再眷恋于被窝,我有更多的动力做事。住所很高,除了买菜和倒垃圾,基本不用下楼,却可以享受到户外才有的清爽。这里的日子简直可以称作:“云端的生活”。
在环境的影响下,我的心境越发安宁,我很喜欢,也很珍惜这份宁静。除了必要的社交软件,我删去了大量无关的视频和购物app,日常活动固定为阅读、学习和写作。只在吃饭的时候,登陆电脑看几集《甄嬛传》解说(电子榨菜,无人能敌!),或者看几位喜欢的up主的更新。在主动选择视频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更像是在找朋友交流,而非跟着首页推荐稀里糊涂地走。
如果没什么事情,我不主动联系朋友,这个假期她们必定分身乏术。如果有朋友联系我,我便在有空的时候作详细的回复。此时的互动不会占用做任务的时间,心情很轻松,所以也更容易尽兴。
二、只做大致安排
九月的公开课已经告一段落,十月初虽然还有两节,但已经不需要花大心思来操办了。想做的事情仅是提前写一份后面要用的分享稿、一份家庭教育文章,还有学校假期前发布的征文。朋友说:“听起来,你终于过上了一个真正的假期。”
虽然如此,要产出三篇文章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还是要大致规划一下安排。我按照暑假时的办法,把八天假期分成两段,每段设置一天的反馈日,即每三天有一次反馈。这一天可以用来补“作业”,也可以用来尽情奖励自己。三篇文章,可以分放在两段,也可以集中在一段。
刚开始,我只能确定,放假的第一天要补觉,无论是工作还是邀玩,通通拒绝,第二天再决定哪一天开始干活。巧合的是,在我差不多恢复状态后,有一位朋友邀我见面,我便马上决定前往。直到第一阶段快用完,我还没有开始写作。那么,就把三篇文章全放在后一个阶段吧,哈哈!
三、调用习惯支持
我之所以不担心,是因为我知道无论如何,我都能抽出时间完成它们。一是早起的习惯已经初步稳定,只要不熬夜,早上基本上不会睡太晚。二是我在写作上逐渐得心应手,不说质量,字数总能轻松达标。对于结果,我也没有强求,完成就好了。如果有时间,再精益求精。
比如今早,我很早便醒了过来。那时翻个身想继续睡,忽然一个征文题目闯进我的脑中,《从……到……——我的班主任成长之路》,这是我最近在冥思苦想的标题样式。灵感居然真的来袭!我马上从床上跳起来,记在便签上,然后去洗漱和做早餐。
在厨房待着的那几分钟,我遇见了清晨的美丽。我把它记录了下来:
今早,我透过厨房的窗户看见远处的天空有一条灰粉色的粗线,暗的是乌云,粉的是朝霞。两种色素搭配得正好,从没见过,温和而不绚烂。很想多看一会儿,但不会有拍照的冲动。等我备完早餐,再抬头,那线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乌云渐渐褪去,天也亮了起来。此刻,我很想在吃早餐的时候来一杯酸甜的饮料,于是抄起钥匙下楼,顺便倒了昨晚的垃圾。
路上的风凉凉的,穿了长袖正好。这是今年还没有吹到的秋风,令人心情舒畅。也许最近天天都有,今天被我遇上了。
在睡了三个小时回笼觉以及一个小时午觉的前提下,我在下午四点半的时候,完成了征文的撰写和查重。这算是一个小奇迹。
今天是假期第二阶段的第一天,还有三天时间,完成剩下两篇,估计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