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第3天《当我遇见一个人》<规则要建立在尊重感受的基础上>
1.被训导明白的规则,并不能保证被遵守。只有在内心感受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规则,孩子才能轻松自在地遵守。
2.孩子无须刻意培养,给予充足的爱,放任孩子自由发展,他就会展现无限的可能性。
3.人类社会为何需要规则?
规则只有在涉及两个及以上的人的时候才有意义。
如果要对别人的事情定规则,那就是侵犯别人的自由。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需要父母来规定。除非规则涉及到你和孩子,大人才可以约定。如“洗澡需搓背的时间”。
人类的进化,如还需靠限制才不至于把自己搞坏,那么这个物种早该灭亡了。靠自然真实的感受,才让人类得以延续和优化。
4.规则存在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维护每个人的感受。
为什么不能侵佔我的私有财产?因为侵佔了,我感到痛苦,其他人被侵佔也痛苦,形成共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交通信号灯,维护的大多数人安全的需求(感受)。
5.脱离感受的规则冷冰冰
被训导明白的规则,并不能保证被遵守,规则讲了100遍,孩子也表示明白和同意了,但还是时常违反。
教导给她的规则冷冰冰,和她的感受是割裂的。而当我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后,她很自然地愿意维护我的感受,轻松自在地遵守规则。
规则不是被训练要求来的,而是在感受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所以她非常灵活,可以轻松地跟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规则(尊重别人的感受),自己的感受也没有被压抑束缚(尊重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这个小女孩能够明白我的感受,而且愿意维护我的感受呢?因为她的父母给予了她比较多的爱和自由,几乎没有制定过什么规则来限制她, 所以她天然的感受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保持得不错,既能尊重自己的感受,也能体验到别人的感受,在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自然形成让彼此都舒服的界限。
6.喜欢破坏规则,侵犯别人的界限。这是一种病态的人格。
当孩子一次次试图争取自由、做自己的时候,都被父母冷冰冰地禁止了。爱没有流动,内心形成的链条:规则等于痛苦,当然不愿意遵守规则。
如果在训练守规则的过程切断了爱的流动,让孩子感觉到只是痛苦,一旦脱离了惩罚或奖励,他便不会自愿遵守规则。
【感】对我感触最大的就是“感受”两个字。只有在内心感受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规则,孩子才能轻松自在地遵守。规则存在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维护每个人的感受,没有感受到的规则冷冰冰。说了100遍的规则,孩子还是没有去执行,说明规则和他的感受是割裂的。破坏规则是因为他感受到规则等于痛苦。所以规则不是被训练要求出来的。而是在感受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即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别人的感受。
不光是规则的建立需要尊重感受,学习、生活都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有个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