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必须要看电影的。
今年我打算看《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其他的,可能我就放过我自己吧。春节的那好几十亿电影票房里,我一个人也就只能承受那么多了。
当然,邀请朋友看除外。
昨晚,和朋友去看了《热辣滚烫》。这是我排在第一部要看的,不仅仅是因为宣传的减肥。
看完电影归来,我的一位正在读大学的学生发了朋友圈,她说:
两个彩蛋,第一个彩蛋放完大家以为没有了开始离场,第二个彩蛋是个要播很久的小彩蛋,但所有要离开的人都在门口停下来看完。
总之就是值得。
我也如此,第二个彩蛋,我是在出口处站着看完的。
要问我的感受,我也是那一句:总之就是值得。
我对朋友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她对自己是否狠。”朋友赞同。
当你狠下心来想做成一件事,那事情基本就会做成。很多事情没有做成,或者没有达到完美,其实,就是对自己不够狠。
当然,要对自己“狠”,很多人都认为必须有一系列“遭遇”,比如影片中的乐莹(乐莹,就是玲的拼读,这个梗我还是知道的),她大学毕业十年,天天在家躺平,吃了睡,睡了吃,所遇到的遭遇:妹妹的挤兑——要把她名下的房产过户给妹妹,因为妹妹的孩子要上学;男朋友和闺蜜好上了,已经有身孕,还邀请她出席婚礼;和只有梦想的拳击教练擦出爱的火花,却被拳击教练在被收买获得利益后毫不留情唾弃;被表妹当工具人上节目做戏帮助其工作转正。这四件事放在一个人的身上,的确够倒霉了,自杀未遂后,乐莹选择对自己非常狠的一条路——参加拳击比赛,减100斤。后来虽然败了对手,但赢了自己。
电影看完,也就看了好些篇影评,褒的贬的,都有。
电影本来就是一门艺术,所以,需要高密度的“遭遇”组合,才能让人产生共情。如果一个人自然就对自己这么狠,那是没有多少可看市场的。
所以,我不会去鸡蛋里挑骨头,至于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评论,我倒可以说上几句。
一位网友说:
为啥一定要赢呢?
现在社会导向胖就是懒,就是邋遢,就是一事无成,一瘦好像人生开挂似的,这种逻辑就有问题。
一定要干什么或者一定不干什么,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你不能主角的“一定”,且人家只是“赢得自己”,那就只能说明你们没有共情,这是很正常的。
当今社会,对胖子是否友好的话题,如果你不是胖子,你是完全理解不了的。很多单位招人,都讲求仪表的,待见胖子的单位,其实很少的。
另一位网友说:
一个人真需要接受那么密集的打击才能超越吗?如果她接受的打击刚好差那么一点点火候,是不是她就不超越了呢永远淹没在底层呢?
有句俗语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在这里也可以引用过来。每个人采取什么样的举动,需要什么样的打击其实也是不一样的,有人是一级,有人是二级,有人是五级,有人是十级。
再说 ,这是电影,导演也只是想讲一个自己成长的故事,莫当真。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励志剧,或者这是一部心灵鸡汤的电影。而我没有觉得这是一部励志剧,也没有觉得这是一部关于心灵鸡汤的电影。
这就是一部单纯的自己赢得自己的喜剧故事篇吧。最后乐莹走向赛场时,透过门玻璃,过去的她和现在的她平行行走,我流泪了。彩蛋里,乐莹走向赛场时,自己忍不住哭了,我也跟着流泪。因为这一年的艰辛,只有自己才懂。那一串数字,从200倒着数到110,那是需要多么大的毅力,放到你身上,你可以吗?
看懂电影里的主角,看懂每一个人,理解他们,寻找合理成分,这可能是当老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病。
就这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