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和一个东西有关——希望。
他们认为,状态很糟糕,是因为看不到希望。他们寻求心理治疗,渴望有人帮忙,把希望点亮。
1.
既然都把希望寄托在「希望」上,那不妨就拿「希望」开刀。
据我观察,说到「希望」,很多人抱持这样的态度:希望那些不好的事情——比如丧亲、出轨、疾病——从来没有发生过。不必说,这一类的「希望」是不现实的。与之相反,另一类「希望」倒挺现实的,但想到这些「希望」即便实现了又能怎样,还不是照样有新的问题要解决、新的痛苦要面对……所以,何苦费那劲?于是,破罐子破摔,懒怠动弹了。要我说,前一类把希望和期待搞混了,尤其是「不合理的期待」;后一类把希望和欲求搞混了,尤其是「无止境的欲求」。与期待和欲求不同,希望意味着方向性、可及性,除此之外呢,别无其他。
作为一种存在,「希望」之于精神之域如同「生长」之于生命之林,纯属基本的、固有的属性。这就是说,谁谁谁不开心、很痛苦甚至想自杀,绝不是「看不到希望」那么简单。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问题出在,单单有希望还是不够的;人,除了希望,还需要——安慰。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在寻求安慰!
为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拿播种来打个比方。「希望」就好比把种子播种到土壤里了,我们有所指望。不过,种子的生长过程可没那么太平,少不了会遇到鸟、兽、虫害之类的干扰,这时「安慰」就好比田间地头摇摇晃晃的稻草人,能够保驾护航。另外,种子是那么容易就能弄到手的嘛?当然不是。显然,弄到种子才能点亮希望,弄到种子才是最大的安慰。
瞧,「安慰」的价值就在于排除外界对「希望」的干扰。对于「希望」来说,「安慰」究竟有多重要?你品,你细品。
我觉着,我们这一生,忙忙碌碌的,没有忙别的,就是在毫无意识地、永不停歇地、没完没了地寻求安慰,守护希望!
问题是,怎样才能获得「安慰」呢?
2.
安慰,一般来说,有很多很多来源。不过,这当中呢,最重要的一个来源是故事——生命故事。
这说的是,我们把自身的经历(发生了什么?)、体验(感受怎么样?)、认知和行为(如何想、如何做的?)有序地组织起来,讲个故事,搁心里。
这像什么?这就像我们把一颗种子种进了土壤里,看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没错,故事也能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给人以希望和安慰。
其实,希望——尤其是看得见的希望——本身也是一个极大的安慰。故事,就是看得见的希望。
把生命故事讲好了,就什么都有了!
3.
说到这儿,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会发现:有些人不开心、很痛苦甚至想自杀,并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什么,而是发生了什么什么之后此前的希望统统破灭了,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到新的希望,需要安慰。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讲故事,把自己的生命故事讲出来!
在生活的废墟上讲自己的生命故事,就像是在遭了灾的土地上重新播下种子一样——收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