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华罗庚先生的烧水定律
在做一件事的空闲时间,同时做另一件或几件事情,这是一种时间统筹法;合理地使用器官,同时做两件或多件工作,这也是一种时间统筹。
华罗庚先生烧水泡茶的时间统筹方法我们都学过,有的还运用过,多数人止步,是因为运用起来并不一定像说起来那么顺利。
以烧水泡茶为例,它需要做4项工作:洗水壶,洗茶杯,准备茶叶,冲开水泡茶。
要完成这几项工作,可以有以下几种程序:
1.洗水壶,灌凉水,烧水,等待水开;水开后,再洗茶杯,准备茶叶,冲水泡茶。
2.先洗好水壶,洗好茶杯,放好茶叶,一切就绪,再放水烧水,水开后再冲水饮茶。
3.洗水壶,放水,烧水;烧水过程中,洗茶杯,放茶叶,水开后泡茶。
如果在等待水烧开的过程中,做好洗茶杯、放茶叶等准备工作,可以节约时间。
统筹方法的一般过程是这样的:先分解任务,再编号,接着寻找最优化路径,进行排序。
02
生活中的手忙脚乱
生活和工作毕竟不是数学题。普通人的时间感知能力基本上也精确不到分钟,若没有这个能力,却去制定精确到分钟的计划也好,统筹方法也好,都不具备可执行性。
上个月,我尝试一边收拾家居,一边听音频。这虽然用的是两个感官,可用的却是一个大脑。边干活边听书,并不是我熟练的学习方式。整理的过程中稍一思考,就会被中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前天上午,我一边烧水一边写简书文章。写文章是需要绝对注意力的,要明确我在文章中树立怎样的观点?要考虑文章的结构、酝酿如何遣词造句?设身处地思考:读者看到文章会有怎样的反应,心理感受如何?结果,水烧开半天了,我浑然不觉。
我还有过在电饭煲煮粥的间隙,批改作业。待作业批改好,粥溢出来了——四处奔流!收拾残局的时间,比分开做的时间还久——得不偿失。
03
我做到了统筹安排时间
难道时间统筹真的做不到吗?其实可以做到的。
方法是做事情之前,多想一步。
若我在整理家居时,花十几秒钟时间想好流程,就可以整理不占多少注意力,能专心于听书;若我在简书创作时,定好时间,就能在水开前一两分钟,等待水开灌水;若我平时观察煮粥所需时间,设置好时间,粥就不会溢出来。
这些都是日常小事,用好统筹方法,都该再用心多想一步的前提里。保持觉察和耐心,反复操练,对所做之事,持续地、全神贯注地投入,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和乐趣。
现在,我凡事都提前思考,结果立马不同,收效非凡。
早上起来,我穿衣、刷牙、洗脸,这主要是手在忙碌,我的耳朵空闲着。我一般利用这个空档,让耳朵也有事可干——我插上耳机,让它听点音乐,或是听篇美文。这一段时间,就被我安排了两段时间的工作量。
巧妙地搭配时间,是时间统筹;巧妙地搭配空间,是空间统筹。
一切改造世界的活动,都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
04
阿威的绝招——未雨绸缪
阿威说:我在刚接手这一项工作的时候,就用过统筹方法。
刚接手这项工作之前,我多次梳理做这一项工作的流程,我甚至把它画成流程图进行分析。哪些东西可以先做?哪些东西可以以后做?为什么上一个同事之前做的那么慢?如果我这样做,会不会提高速度?
后来,我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实践了自己的方法,从时间角度来看,自己的工作效率确实比之前的同事高了两三倍,这特别让人开心。
在最近这半年的工作时间里,我觉得每一次工作任务都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我给自己树立了这样的一个原则:坚决不打退堂鼓。事实证明,坚信自己能做好,真的一定会做好。
05
延迟回家
刚子告诉我:我喜欢让自己把工作与生活并在一起,让自己在工作中成长——一定让自己有效率的成长。
我给自己的具体措施是:下班之后,不着急回家,继续在公司学习一小时。我作出这个决定后,跟我女朋友分享了这个决定,她也赞同。于是,我们两个人都是在下班之后再学习一小时,然后再回家,今天已经是第三周了。
这样的行为用不着坚持,我们乐在其中。因为,我们在执行了两天之后,马上就感受到了下班之后再学习的甜头。一个人享受安静的办公室,而且那时的精力相对比较旺盛,集中精力比较容易,有时一小时学完之后,感觉学习效率也挺高。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有时,我觉得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好多好多,除了上班之外,还要天天用英语,还要定期写总结,还要倒逼自己写作去输出——感觉很多事情都充满了自己的大脑。可现在转念一想,只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把注意力集中利用起来,这样就少了很多下班回家之后,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等等的烦恼。
我想,下班后在公司接着学习一小时,既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个人成长,又可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这才应该是生活最正确的姿势吧!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必将迎来更加优秀的自己。
行动起来,做时间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