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这一个词很多0-6岁的父母听说过,但是蒙氏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很少有人能说的清楚。今天安娜带你一起了解蒙氏教育的特点。
首先蒙氏教育体系是怎么来的?
提到蒙氏教育,经常听见两个词“蒙特梭利”和“蒙台梭利”,他们有什么不同吗?没有什么不同,因为这两个词,是由于Montessori音译不同的结果,台湾习惯称“蒙台梭利”,大陆称“蒙特梭利”,本质上没有区别。又由于国内有一个早教公司,用了“蒙特梭利”四个字注册了一个早教品牌的蒙氏机构,所以有一部父母也会错误的认为蒙特梭利就是一家早教中心,而不认为它其实一个早期教育体系,已经有110年的历史。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最早是由19世纪的蒙台梭利女士提出的。
玛利娅·蒙特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她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蒙奶奶出生于意大利,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她不仅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个女医生,还是意大利第一个女医学博士。在照料残障儿童的时候,她天才般地发现“儿童可以实现自我教育”这个领先时代的教育理念,之后在贫民窟开设儿童之家,用自己独创的教学方法把贫寒普通的穷人家孩子教成了少年英才,轰动了全欧洲,于是蒙氏教育一炮而红,全世界都开始研究这种由蒙奶奶创立的教学法。(可以百度搜索)
蒙氏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全面激发他们的潜能。
蒙奶奶认为,6岁以下的孩子可以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学习到各种知识,而且相当轻松,即拥有“吸收性心智“,学龄前儿童处于吸收性心智的巅峰时期。如果成人不能好好理解这一时期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就会严重干扰他们的成长。而且其影响造成的结果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0-6岁,这一时期的孩子对一切充满好奇,他们尝试触摸与操纵物体,他们什么都想碰!(为什么18个月以下的孩子什么都喜欢往嘴里放的原因)并且喜欢用全身的力量和感官去做一件事情,他们会对一切刺激感官的事物感兴趣:不一样的形状、声音、气味、材质和味道,蒙氏教育有很多教具来满足这一时期孩子的探索欲。家长和教师不用刻意去教导孩子,让孩子被动地学习,只需要适时引导和鼓励,孩子就能主动学会知识和技能,得到巨大的进步。
理论可以阅读《童年的秘密》和《吸收性心智》这两本蒙奶奶的著作。
蒙氏教育里最大的三个关键特点:一是环境 二是老师 三是混龄
第一:环境特点最直观
蒙氏教育的教学环境是一大特色,是专为儿童设计,最大限度满足儿童独立性和探索精神的环境。所有的家具和教具都按照儿童尺寸设计制作,方便孩子们随时拿取,用完后可以及时放回原地。通常情况下,教室会分为四个不同区域:日常生活区、感官区、数学区和语言区。
A、日常生活区
日常生活区便成为了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关联点。在教室中,孩子可以用适合他们尺寸的工具刷洗、倒水、扫地,这些能让他们理解开始与结束工作的意义,更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B、感官区
感官去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这里体验不同的颜色、大小、数量、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声音和质感等等,以此来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C、数学区
数学区的教具包括小木棍、卡片、珠子等,运用这些具体的工具来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学,教具设置从易到难,还是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节奏,循序渐进地使用它们。
D、语言区
蒙氏教室的孩子从口语开始学习语言,老师先引导孩子学习字母和发音,然后可以使用活动字母拼字,最后写出完整的故事。语言区还有与社会知识结合在一起的卡片,通过分类各式卡片,诸如各类植物、动物名称,以此来扩展词汇。
当然,那么赞的教室里肯定少不了艺术的元素,孩子们可以欣赏音乐,也能自己捣鼓捣鼓乐器,想画画的时候,画板就在不远处等着,是不是感觉超棒?此外,蒙氏教室还提倡自然环境与教室无缝对接,让孩子们可以在室内与室外之间穿梭,到大自然中学习知识,寻找快乐。
在蒙氏教室里,最直观的就是它有很多的教具可以供孩子选择。教室布置的很丰富很温馨,有秩序。而不是只有桌子和椅子黑板和一些简单的玩具。
第二:关键特点是教师
第一个特点我们看到了,蒙氏的教室环境非常丰富,有的家长就要问了,那么多的教具,孩子不会弄的很乱吗?我的孩子在家里根本不会收拾,玩具到处都是,这么的教具,老师怎么忙的过来呀?
这就需要讲到我们的老师,刚才我们提到了,蒙氏的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不教而教。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内在有自己的能量可以成为他自己,我们父母和老师的作用,不是教,而是引导。
蒙氏老师需要具备的首先应该具备的是蒙氏的心态,认同孩子有自我学习力的心态,温柔而坚定的态度,而不仅仅是专业氏技能。
在蒙台梭利幼儿教育体系中,老师主要扮演以下角色:观察者、环境创设者、指导者、家园合作的联络者。
A、观察者
每一孩子都是特别的天使,在蒙氏教育中的老师是要经常与孩子一起生活、工作的,要和孩子保持亲密友好的合作,这样才能把握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他们的需要、洞察他们的个性。尤其是在18月龄——48月龄的IC班里,师生的配比,小班课基本都是1对4-6,大班课1对6-8.他们的班级设定不是按学生人数来固定设定的,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配比的,
B、环境创造者
蒙氏教师要能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准备适合孩子探索学习的环境,其中包括教具.物品,知识,心里准备,并且有能力使整个教室处于平和、有秩序、温馨和愉悦的氛围中。
C、指导者
蒙氏教师不会过多干涉和纠正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鼓励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孩子自己操作教具的过程中,没有纠正也不会有嘲笑,孩子永远不会觉得自己“蠢笨”或“木讷”。
D、家园合作的联络者
所以蒙奶奶说:蒙氏老师需要做的,是去追随孩子,而不是要求孩子跟从他们。
蒙氏教育里的老师角色和传统幼教很不一样。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幼儿园老师,在发现孩子一些错误行为时,会立刻进行纠正,而蒙氏教师是不会过多干涉和纠正孩子行为的,他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自己完成纠错。看一家开展蒙氏教育的机构是不是值得信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里面的老师有没有AMS(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的简称,美国蒙台梭利协会)和AMI(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的简称,国际蒙台梭利协会)颁发的培训证书,要是没有,那教学资质就值得怀疑了。
蒙奶奶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协调一致,所以教师还需要与家庭合作,形成发展的合力,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 混龄,不分班
熟知的幼儿园都是按小中大来分班的,而蒙氏幼儿园根本不分班!蒙氏幼儿园采用的是混龄教学。
6岁以内分为3个阶段:
A.0-1.5岁是nido教室 B.1.5-3岁是ic教室 C.3-6岁是casa教室,
进入蒙氏幼儿园的孩子会在同一个教室生活学习,三年里都会由同一个老师指导。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孩子们在一起互相学习,互为榜样。当老师在给大孩子演示教具时,年龄小点的孩子可以在旁边自由观察,提前吸收一些知识;而后大孩子又能像小老师那样教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对大孩子而言,这不仅仅滋养了他的自信心和领导能力,教的过程本身对他来说更是一种知识巩固。孩子之间和谐的相互学习也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特点之一。
在家,开展蒙氏教育
蒙奶奶曾说过,“家庭不仅与教育进步密切联系,而且也与社会进步密切联系”,父母的举止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家长也需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所以如果在家中也要开展蒙氏教育,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提供舒适、美观、并且适合孩子探索的环境,比如适合儿童身高的家具和柜子、儿童剪刀之类的安全便捷的道具、和孩子视线平行,方便孩子观察的画或地图等等。像玻璃瓶这类被贴上危险标签的物品,也不用刻意收起来,只需向孩子解释该怎么用,有什么危险,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意识。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观察、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取得进步,不能传递不信任,要让孩子成为大人的朋友,让他们有机会犯错误,这样才能在错误中学习进步。
根据国内许多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的经验,如果孩子能在幼儿园期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自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求知探索欲,那孩子肯定能比较顺畅地过渡到小学。从这点上看,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会更有助于孩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总结:怎样辨别蒙氏教育
1、混龄编班(不是混龄的一定不是)
2、完备齐全的蒙氏教具
3、独立教室,完整的一日作息,不是只有几堂蒙氏课
4、受过培训,拥有AMS或AMI资质的教师(这点很重要,很多不正规的幼儿园老师并没有资质)
5、重视和家庭的互动(老师一定是经常和老师交流动态,进行指导的)
6、重视实践,会根据孩子实际状况调整(因为更注重对个体的关注,老师担任的也是观察者的角色,所以老师一定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点、适应度等进行调整的,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