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周在带某新入职同事A,该同事和我负责同一项目。团队负责人B在向团队介绍A之后,对A说了一句话:“你要和XX多学习,把项目做好。”B同事当时回答:“好的,我一定把工作做好?”
这里的XX就是我,B同事回到我身边坐下。我问到:“你觉得什么叫把工作做好?”
B同事先楞了一下,支支吾吾说了一堆,但实际上都没说到点子上。
那么,究竟是什么是把工作做好?
以上这个场景才很多公司都很常见。无非是几句介绍新人的客套话。但这里面包含了一个严肃的内涵——对方的期望。
当被交代一件工作的时候,这个工作内容是有“期望”的。这个期望就是可验证的标准,一般情形下会要求什么时间完成到什么样的程度。所以,交出符合或高于对方期望的工作结果,就是把工作做好。
在上面这个例子里,负责人B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标准,不过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作为他,他会希望A“尽快做到和我一样。”
但,“尽快做到和我一样”,“尽快”究竟有多快,“和我一样”究竟指的是什么,都不得而知。
这时候关键问题出现了:上司对你的期望和你的理解一致吗?
回到这个例子,我把A和B都叫回来,B作为负责人实际上也是新员工。让他们“对齐”(Align)了一下对方的期望。简单说,就是“在三个月内,可以独立解决项目上的问题。”由于我是直接责任人,我就要设计出学习计划,那就是“可以独立解决项目上的问题”的“可验证”内容,那就是我对A的期望了,内容和本文无关。
这里面反应出来的一个工作中常见的低效沟通:指派工作不设定完成期望,接受工作不清楚完成期望。
作为管理者,你的工作就是根据目标把任务分解好,让执行任务的按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降低工作执行中的风险。这里的保质保量就是要对任务提出“验收标准”
作为执行者,你的工作就是要明确任务的执行标准并及时反馈进度和成果,让其它合作方对你设定正确的期望。
以下几点要注意:
1. 并不是所有工作内容都可以量化的。因此,需要更快速和频繁的验证对方的期望,及时进行调整。
2. 作为管理者,要在更早期评估出情况,当实际情况低于自己期望的时候,及时增加资源调整。否则会很被动,有些人崇尚军事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在这点上服从更重要。但,工作毕竟不是打仗,不需要拼死拼活,
3. 作为执行者,一定要真实的汇报自己的状况。要真实反映自己的困难,告知对方自己的进度和状况。避免他人对你有不正确的期望。适当调低对方自己的期望,并且把更高的期望设定成自己努力的目标是在职场中有效的工作方式。
最后,希望你能在职场中工作更加有效率,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