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他能够以一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 常言道:“人贵在自知之明。” 子贡的自知即为明智,他虽不及颜回闻一知十,但却以博大的胸怀,独特的人格魅力名传天下。
“自知之明”出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自知之明,其实就是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把握,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知”是基础,“明”是升华,“明道”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由于先天遗传的不同和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人的志趣、性格、理想有很大不同。如有的人开朗、热情、勤奋、幽默;有的人内敛、含蓄、稳重、深沉;有的人目标坚定,志向远大;有的人脚踏实地,敬业乐群。这些真实的自我流露,都是魅力的展现。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弱势和缺点,如外向的人容易有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倾向,内向的人容易受怯懦自卑,画地为牢的束缚。能够知晓自己的优缺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发挥长处,化缺点为特点,这样的自知就是一种明智的表现。
畅销书作家张德芬,争强好胜,追求完美,曾当过台视新闻主播,经历过失败的婚姻,又到美国深造,担任某知名公司营销经理,却以忧郁症收场。后来,她搬到北京郊区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妇,全身心地投入心灵的修炼,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作《遇见未知的自己》。她在书中写道:“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逃避不完美,不敢或不愿承认自己的脆弱,从而失去很多面对真实自我的机会。其实,我们只有愿意承认和接纳自己的阴暗,蠢笨,才能正视自己,在自我了解和自我认同中真正地成长。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说好听话,奉承别人,也总有些人喜欢听好听话,信以为真,飘飘欲仙。殊不知,这是一种不自知的表现,真正明智的人绝不会被甜言蜜语,糖衣炮弹所蒙蔽。《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在别人的吹捧中显得十分冷静。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他洞察奉承者的内心想法,因此就不会被他们所欺骗。所以,面对各种诱惑,学会自我把握和自我反省十分关键。
因为自知不足,才想求知补充,所以自知之明是求知的动力和源泉,求知是自知之明的不断完善和升华。真正的明道之人是既知人知己又知时代,属于内外皆明的自知者。如胡适先生遵从自己的内心弃农学选文学,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家和哲学家;鲁迅先生看清社会的病根弃医学从文学,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都是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实现了自我超越,堪称典范。
莎士比亚说:“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自知为“明”,方显智慧;自省为“律”,方显素养;自立为“强”,方显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