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孩非常的固执不听话,脾气还差,从小就因为这点一直被打,但还是不听话,这么长时间一点效果都没有了,现在越来越严重,我不知道该怎么教了,老师你觉得这小孩还能怎么办?”
这位家长是我前天预约做咨询的家长,相信这种问题并不仅仅是一家的问题,而是很多家庭都会有的共性问题。父母希望小孩听话,但孩子却又总是反其道行之,说教不成就采取一些强硬的手段。这不禁让人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孩子到底听话是常态还是不听话是常态?
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上去思考这个问题,会很容想到听话是常态。因为听话的孩子似乎总是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奉公守法,成绩优秀。而不听话的孩子,又总是调皮捣蛋,惹是生非,贪玩好动,不爱学习。传统的观念都会认为听话的孩子的会更好,所以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尊崇这种隐形的社会要求而听话,而把不听话看做是问题。
其实孩子听不听话都是常态。如果说听话是因为教育,那么不听话更多是因为天性。在听话与不听话之间,教育度的把握其实没那么容易。
在我的建议之下,家长选择让孩子参与脑数据云测试,在测试期间,心理还有点担忧,所以还特地问了个问题,如果小孩真的天生就不听话,那该怎么办?我简单回了一句,他有自己的想法难道不好吗?
小孩今年是6岁,在开始做咨询分析前,我询问了一下小孩的在平时在家在外的表现情况,妈妈反映,在别人看来孩子是很有想法很有主见的,很活泼,而且也很能说话,总是一套一套的别的小朋友都喜欢跟着他玩。但是在家里面又总是唱反调,事情讲几遍就是听不进去,情绪还特别大,意见又特别多....用一句话总结概括就叫屡教不改。
接着在具体的报告分析中,我告诉家长,孩子的内方数值21,是一个很高的数值,这代表着他非常有个人主见和想法的,并且会很坚持。一旦出现针锋相对的情况时,他就会捍卫自己的立场,所以会显得固执。而且你们是压不服他的,因为他的内心还特别的坚韧,即使最后迫于无奈屈服,但也只是暂时的,他心理依旧不服。
家长听完后立马表示,的确是这样的,他只会暂时性的好一段时间,但是马上又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后面一次又一次的总是这样反复。我说,这说明孩子从内心没有向你们屈服,他依旧坚定自己的想法,是好事。
报告显示他的莲花数值只有7,说明这个孩子的情绪反应会很大。家长反应说他遇到事情时总是会发脾气,从来就不能好好说话。这现象的恰恰是在幼时养育与陪伴的缺失导致的,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是隔代教育,但是老人也从来不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所以孩子从小就缺少了依恋,不安全感强烈。每次遇到事情之后,家长又不能给予足够的认同和关怀,反而是批判和责骂,要求他听话,导致有很大的情绪反应。
这些情况背后都是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试着想一想,当一个人的天性受到压制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鲁迅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如果这个小孩选择屈服,那么他将会直接失去个性。而如果选择暂时性的隐忍或者对抗,则会进一步的加剧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割裂。
前面的第一种情况,我曾经遇到过,父母带着小孩过来,这个小孩非常的听话, 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双眼无光,做什么事情都要征求家长同意。但如果我们往长远去考虑,这样的小孩将来长大了,怎么办?而后者则是几乎大部分家庭里面在孩子青春期时发生的爱恨情仇。
当看到这页内容时,我不禁叹口气,对着家长说,你需要对孩子好点,他已经够努力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异向思维数值已经很低了。异向思维代表着从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的去考虑问题。换言之就是会思考的更加深刻且全面,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从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去分析可以知道,在这种强压之下,孩子本身也在调整,不然他的异向思维数值会更高。
再从他的逻辑和直觉之间的差值来看的话,其实孩子内心,对于大部分与他认知不符的事情是不愿意去理的,或者说暂时不愿意去理,因为他需要好好地辨识和思考。也会导致他的回应和响应的时间延长,有些道理在他的逻辑没有想通之前是不会接受的。
借助脑数据云的分析,家长从具体的数据之中终于明白了孩子行为表现后的原因,而改变都是先从正确了解开始的。其实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很多父母眼中那些叛逆,不听话,屡教不改的孩子在我们的数据特征中都会有这样的情况,这都是以身俱来的天性。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没有比理解与接纳更有用的方法了。
其实教育小孩最好的方法是在他的天性基础之上去引导,父母要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独立性,去认识到个体之间的差异,为孩子撑起一把包容,接纳与认同的保护伞,给到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去亲身感受和实践,让他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