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家很小的镖局,为了抢夺市场,就免费帮人走镖。这下可坏了规矩,于是其他镖局群起而攻之——各种揭短。但除了揭短,其他镖局也没甚好主意,因为如果自己也免费,那岂不是革了自己老命?好在这家小镖局也难营利。但没多久,这小镖局就开始赚钱了——免费走镖的同时还卖马车。而后,这家小镖局越做越大,连卖菜的生意都做上了。而那些老镖局,拆的拆、合的合,只好认命,甚至很多都革了自己老命——也免费了。但行业老大,早已是那家小镖局。
这大概就是360与各大安全软件厂商之间的故事,也大概是所谓的“创新者的窘境”。于是,就出现了所谓“颠覆式/破坏式创新”。如你所见,微信对QQ,正是腾讯内部一次自己颠覆自己的创新。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正循环中不断进步,容易沾沾自喜,但这时,却也是最该清醒的时候。因为这既是自我强化,也是自我局限。
略严重些,就像Marty Cagan在《启示录》提的:每当我指出这类 “机会 ” 、提高公司利润后 ,都会被看做英雄 。这主要是因为软件公司过于自负 ,以为产品已经足够好 ,继续投入也不会有大的改进 。
极端一些,如《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提到的:大约四五百万年后,男性将会消失。因为男性的染色体为XY,而女性为XX。女性体内的两条X染色体可以互相交换基因,以保证基因的修复。而男性体内的Y无法交换,于是最终Y染色体会消失,于是从此没有男性。
同样,尽管前期会因为自我强化受益,但持续的局限,终究会受限。
美国大选后,Facebook被指责分发权重偏向导致误导民众;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成功者的言论,这是幸存者偏差;语言会影响思维,便是所谓的框架效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科学范式牢笼……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人们常说:“我们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我们”。这正是其可怕之处。想想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圈子往往比较固定,我们的习惯往往难以改变,我们的思维往往难以提升。我们都用着今日头条,不断收到它根据我们喜好而提供的推荐;我们都订阅公众号,不断收到自己偏爱的文章推送……
而最可怕的,莫过局限于人性的弱点。因为追剧、游戏、刷微博、刷朋友圈而熬夜、而被打断、而焦虑;因为趋利避害而过于贪图舒适;因为难以接受批评而拒绝成长;因为感觉重于事实而忽略事实;因为不先理解他人而导致交流不畅……
所以,关键还是要开放。接触一些从未接触的,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挑战一些难以挑战的。老在舒适区,迟早会被开水烫。
当然,人因为本身自带的局限,这决定了我们所见的世界,终究只是一个局部,或许此处的“局部”侮辱了“局部”这个词。
但世界很大,尽量做一个不那么局限的人,尤其在感觉良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