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黄渤导演的《一出好戏》火了,有人追星,有人看热闹,不得不说,电影本身就可以靠自有的亮点与笑点俘获一批观众。欢笑之余,重新琢磨,发现其中也深谙经济学道理。
美国的两位经济学兄弟,为了纪念他们的父亲,同时将经济学的原理讲述给自己的孩子,编写了一本书,通过一系列漫画手法,以及通俗易懂的故事性语言,重新为我们进行了经济学从无到有的推演。
经济学本身不一定那么复杂,或许只是经济学家们给出的结论比较复杂而已。读《小岛经济学》,在故事中获真知。
最初,人们生活在一种自给自足的环境下,自己吃自己播种收获的食物,但是生活的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劳作,无暇顾及其他,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都是如此,不劳作就需要挨饿,没有办法。
劳作过程中,有人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增加自己的劳动收获,同时又减轻生活压力呢?于是他们开始用牺牲自己获取食粮的时间,来制造工具。生产出工具后便开始拥有更高效的生活,同时开始有时间节省下来去做自己想做的其他事,甚至是休息,进而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其他劳作者看到了这种效果之后纷纷开始进行效仿,但是不劳作就没有食粮,不想忍饥挨饿,为了生存,就产生了借贷的协商方式:一倍出借1.5倍还,以转移自己劳作的时间来生产工具。
慢慢地,当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开始得到提升,整个部族的平均储蓄增加,大家就普遍都可以去追逐其他,比如服饰,生活工具或者休闲。
所以,储蓄增加即手里有了余钱,才是人们经济水平提升的根本原因。
在储蓄增加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也会随之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业,产生新的合作关系。比如雇佣关系,借贷(类似现在的信用卡),银行等等,人们各司其事,但是如果可以利用和挖掘自己擅长的部分,去做擅长的事,而不是全部去劳作,或许这样社会整体的所获会更多,每个居民也会更轻松。
但是借贷的前提是:长远来看增加社会综合的劳动产能,一些不合理的投资需求产生的借贷、或者纯为了满足个人消费欲望产生的借贷,可能不具有还款能力,本质上就是浪费社会储蓄,削弱整体经济。所以,一个人放纵,因为消耗社会资源总量所欠下的债,最终还是需要大家一起来还。
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出的物品种类越来越多,为了规范市场,货币起了作用。早期用金银等充当货币的方式开始不够妥当,毕竟市面上的贵金属资源是有限的。
货币本质上只是为了让大家来统一某一种物品的价值,而得出的换算公式,货币本身只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并没有实际价值。市场上无论有多少的货币,加和资源是有限的,哪怕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物品涨价降价,一个物品真正的价值和作用实际上是固定的,短期市场经济水平也是稳定的。
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政府开始在其中充当调节和规范作用,最初是为了让市场能够有理可循,但是市场本身也可以自己调节,政府不应该过度干预才好。举个值得探讨的例子,一个餐饮店老板需要一个员工,员工能干老板支付的薪水就更多,员工因为个人原因劳动能力差就会得到少一些的薪资,其他行业依旧如此,这是一种平衡。如果规定老板至少要为员工支付xxx的薪水,那他就会权衡支出,相应增加用人需求,对于劳动能力差的员工来说就业难度可能就会增加。因此,《最低薪资法》的出台是为了保障了更多人的权益,寻求了公平,但实际上也可能损害到了一部分人的权益,这部分人的比重,尚且未知。
生产决定产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消费行为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有需要被满足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多了,需要有人为产品买单,于是社会上开始推崇新的消费观。欲望需要产出的内容来填充,因此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消费,而且需求。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大家可想而知,钱越来越不值钱,同样数量的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是一种畸形的经济走向。然后通货紧缩,物品降价,那么就会使得更多的人不再继续劳动甚至停止劳动就可以获得需要的物品。
社会就业现象不受控制导致的失业,又反过来导致需求降低,产能降低,物以稀为贵,物品价格再一次开始提升,所以,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市场都会具备一定的调和能力,最后都需要趋向于稳定,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在其中将价格主动引导或者政策把控,稳定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即可。
任何事物都是周期性的,参透出其中的逻辑,更好的为自己把握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