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看看,“坐月子”究竟是啥?
坐月子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说法,指的是产妇在分娩后调理身体的一个过程,用现代医学的话说,应该叫做产后保健,在英文中我们一般用Postpartum recovery或者Postnatal care来指代这一过程。
中国产妇坐月子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她们常常被长辈警告说如果不好好坐月子的话,以后身体就会落下一堆毛病。实际上,这种警告是没有逻辑和证据的,坐月子并不能保证女人未来几十年健康,而其中很多时候坐月子才是“落下一堆毛病”的主要原因。
那么中国坐月子存在哪些问题呢?
中国地图辽阔,每个地方坐月子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有一些方法是基本共通的,比如坐月子期间不能洗澡洗头甚至不能刷牙、不能吃蔬菜水果和生冷食品、严禁吹风和下床活动等等 。然而研究表明,“坐月子”存在许多不正确、不科学的传统做法,不仅影响产妇恢复健康,甚至危害身体健康。
首先“坐月子”这个说法就有很大问题。
顾名思义,坐月子就得坐一个月时间,然而不管是28天也好30天也好,这个时间其实都是不够的。现代妇产科学的研究表明,分娩之后子宫回缩至产前大小一般需要6周,胎盘附着部位的子宫内膜完全修复也需要6周。因此,产妇在产后需要42天左右的修复时间,一个月的“坐月子”不足以让身体回到产前的状态。
不科学的传统做法,不仅影响产妇恢复健康,甚至危害身体健康。
坐月子期间产妇汗腺分泌活跃,如果不洗头洗澡,皮肤得不到清理,会导致细菌滋生,可能造成产褥感染,而产褥感染是产妇死亡四大原因之一。
妊娠期以及分娩后一段时间雌激素水平上升,有的产妇会患上妊娠性牙龈炎,如果不刷牙会导致牙龈内细菌大量繁殖,可能导致口腔感染、牙龈萎缩以及牙齿松脱。
坐月子期间肠蠕动减缓,不吃水果蔬菜补充膳食纤维的话,易导致产后便秘(发病率约10%)。
坐月子期间高糖高蛋白质饮食不仅加重肝肾负担,容易引起肥胖,而且容易导致恶露久而不尽。
坐月子期间缺乏活动不利于盆底肌复原到产前状态,并且增加子宫脱垂的风险,而久卧在床最极端的后果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突然起身的话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可能直接导致产妇猝死。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的坐月子的主要做法都是错误的。至于“通过坐月子调节体质”、“月子不好好坐等着以后老了受罪吧”等说法更是子虚乌有——“不好好坐月子”的日本女性拥有全世界最长的寿命。
传统坐月子的不科学甚至不人道,其实是因为很多既没有中医学知识,又不懂西医的人,对各种道听途说、口口相传的只言片语,天然的敬畏和“照做总比不做强”的心理。以至于最后把汇总来的各种未验真假的做法全都强加给可怜的产妇,给她们造成了很多的痛苦。而那些“狠心”的妈妈或者婆婆,又何尝不是出于好心?!
那么今天我们来看坐月子,就应该辩证的看待,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了。比如以前不能洗头洗澡,一个是以前的水很难保证清洁,又是坐浴容易感染,而且洗完了难以保暖,很容易着凉。那么现在如果有淋浴有热水有空调浴霸,完全就应该洗澡保持清洁。
还有以前说,产妇用的水都必须是烧开了放凉再用,不让用生水,大家细想想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这个做法是多么重要的消毒灭菌的做法,那么今天有了清洁的自来水,自然是不必照搬了。
再来说吃鸡蛋,以前产妇要吃鸡吃很多鸡蛋,其实是因为那时候很难吃到别的优质蛋白质,穷人家猪牛羊是不能想的,只有鸡和鸡蛋相对容易获得,所以其实就是补充营养啦,今天生活这么好,再死抱着鸡蛋不放就是不合理的了。
产后不能受风——这句话其实是非常笼统的。过去生活条件差,冬季分娩的妇女最好住在防风保暖比较好的地方以避免感冒。其实这个要求是为了(在寒冷季节)保证产妇生活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感冒。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彻底贯彻于任何季节,任何环境。这也就是很多女性朋友抱怨的,夏天坐月子期间婆婆不让开风扇开空调,被热出一身痱子,甚至还有的被活活热死了(严重的中暑)。
那么西方人就真的不用“坐月子”吗?
西医实际上对妇女产后的护理相当重视,而且在历史上发展出很多的理论和技术要求。只不过那一套护理不叫坐月子,叫做“产褥期恢复”。他们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视“产褥期”,而且也有非常科学的指导。
那怎样才是科学的产后保健?
说了这么多,那新妈妈们应该采取怎么样的,在这里转载一下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给出的一些建议,我认为这些建议是非常科学实用的:
1. 注意休息,适当卧床,避免提重物,以防脏器脱垂;
2. 适当下地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避免静脉血栓形成;
3.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加强卫生,减少探视;
4. 注意保暖,避吹冷风,但切勿捂汗,出汗后及时更换湿衣;
5. 定期洗澡洗头,注意保暖及时擦干,谨防感冒;
6. 每天刷牙,餐后及时漱口;
7.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蛋白、谷物的适量摄入,但不可过量,避免大鱼大肉大量喝油汤;
8. 合理用眼,电视电脑手机和书本要适当少看,但不是不能看;
9. 多和宝宝亲密接触,同床睡最好,有利于母婴联系建立;
10. 避免同房和盆浴;
11. 产后体力允许则应适当出门和社交,家人应多关注产妇,注意产妇的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