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在朋友圈写道:“小本本终于到手啦!”,随后附上一张驾照的图片。
本想跟好友分享你的喜悦心情,没有想到评论区里的评论都是——
“你报的是哪间驾校呀?收费如何?”
“你报的是哪个教练呀?教的怎么样?”
“听说科一要刷的题目很多,你是怎么背的呀?”
“在老家和大学附近学车哪个便宜呢?”
......
你暑假出门旅游,结果晒黑了一圈。在朋友圈里写道:“一星期黑了好几个色度。”发了三个大哭的表情,并附上了自己的一张自拍。
本以为能得到朋友的安慰,没想到下方的评论竟是——
“xx地方我也很想去,能把你的旅游攻略发给我看看吗?”
“可以试试是我家的这款防晒霜啊,防晒效果绝对好。”
“听说xx的门票都是每天限量发售的,难买的很。你是在网上买的还是去现场排队买的呢?”
......
你发了一条朋友圈,写道:“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然后附上了一张考研成绩单的照片。
原以为会获得大家的鼓励和称赞,没想到收到的评论都是——
“学姐,我明年也要考研了,有什么好的辅导书可以推荐吗?”
“学姐,可以传授一下你的考研经验吗?”
“学姐,我的基础不太好,你觉得应该报考研机构的辅导班吗?”
......
本想表达一下自己当下的喜悦,却变成了一场答疑交流会。本想抱怨一下自己当下的烦恼,却变成了一场产品推荐会。
大家都只关注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却没人真正关注你的情绪。
真正关心你的人,即使你不发朋友圈,他们也对你的近况了如指掌;不关心你的人,即使你每天刷屏,实时直播生活,他们也熟视无睹。
02
小袁前几天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状态,说道,“生活的仪式感,从每周送自己一束鲜花开始。”随后,附上了一张她那天刚买的鲜花的照片。
不一会儿,这条状态下面已经满是评论了。
涛子说:“鲜花多不实用啊,买这玩意儿干嘛?”
“买鲜花的这些钱,不如去吃顿大餐来的实在。”一向务实的佳佳评论道。
“生活哪来那么多的仪式感,最后还不是归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小帆不认同地说。
小袁本想一 一回复,跟他们解释为什么要培养生活的仪式感,为什么要让粗糙的生活变得精致,为什么要用庄重而又认真的心态去对待琐碎的日常。
她用双手敲击着键盘,记录下她的想法。可是过了一会了,她又把已经编辑好的文字删掉了,并且把这条朋友圈也删掉了。
她想通了,她没有必要一 一跟别人解释自己的生活观,更没有必要去试图说服别人,寻求别人的认同。
生活又不是一篇议论文,要有理有据,说的别人心服口服,也不是一道数学题,要思维缜密,逻辑清晰。和别人发生分歧时,又何必和他们争得面红耳赤。你有你的观念,我有我的活法。自己过得舒坦,就足够了。
03
小周在朋友圈里晒了获奖的证书,设置了仅对部分好友对分组可见。
彤彤和大军在聊天时提及小周,说道:“小周可真牛,考了个心理咨询师的证书。”
大军有些惊讶,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就昨天的事啊,你没看到他发的朋友圈吗?”彤彤回道。
大军发现自己被屏蔽了,十分生气,气急败坏地跑过来问小周,是不是不把他当哥们,为什么设置对他不可见?
为什么我们要给朋友圈分组?
不外乎是两个原因。
第一个,我有我不想让你踏足的世界。
第二个,抱歉,我们关系没有那么亲密。
不管何时,总会有些事情,是因为善意或者别的原因,不想让一些人知晓。
倘若你设置的分组中,可见分组与不可见分组中的人彼此认识。两个人聊天时提及你,就很可能发现你设置分组的事。
这样一来,不但不能起到屏蔽的效果,反而会得罪人,引来不可见分组中的人的不满。
发个朋友圈,还要顾及利害关系,设置分组。设置了分组,还要提心吊胆,怕被发现。既然这样,那倒不如不发。
04
发朋友圈,本身就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如果发个朋友圈还要瞻前顾后,考虑可以让谁看,不能让谁看,无疑给自己平添许多烦恼。
发朋友圈,本身就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心情,如果大家只关注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无视你的感受,无疑是违背了你发朋友圈的初衷。
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交往的需要,你的微信里,会添加越来越多的好友。
微信里的好友,交情有深有浅,关系有亲有疏。大多数人,也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
那些最真实的生活状态,那些最想要分享的情绪,就留给最爱你的亲人和最要好的朋友吧。因为只有他们,才会真正关心你吃饱穿暖,只有他们,才会真正在意你喜怒哀乐。和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私聊,胜过在一群点头之交的人面前发朋友圈。
点赞和关注,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