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帝国》| 高新原解读
《秦汉帝国》| 高新原解读 关于作者
作者西嶋定生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毕生专注于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帝国制度的发展,以及随着帝国制度的发展,带给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演变这些方面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见解。
关于本书
《秦汉帝国》这本书是作者西嶋定生先生对秦朝与汉朝,也就是中国帝国起步阶段的中国社会的再现。作者认为秦汉作为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起点,也是中国帝国制度的起点,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世界。
核心内容
本书论述了在秦汉400多年的历史浪潮中,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礼教制度的演变,以及这一演变对中国和东亚世界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建立的特殊意义
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战国以来混乱的局面,统一了天下。但这种统一绝对不仅仅是领土上的统一这么简单,秦朝的统一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多面的统一。在秦王朝所属的疆域之内,用同一种书写文字,统一车辆轨道的宽度,人们的日常行为要遵从统一的道德与规范,也就是所谓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华夏子民全部遵从一个法度,天下官吏全部效忠唯一的皇帝,这个史无前例的庞大改革在秦朝短短十几年之内就完成了。而秦朝当时要完成这些改革,需要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以法家理念治国的秦朝,以法为基础来实现这一壮举。
首先是废除分封,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郡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命,并直接对皇帝效忠,这就是打破了周朝已经存行了800年的君臣关系,让地方直接对中央负责。接着秦朝政府又颁布了有关经济、交通、文化、礼仪等各个方面的法度。这种法度上的统一,是一种强制性的统一,全国上下无论身份高低都要遵从。全华夏民族就这样第一次被统一到了一起。此后这种统一又与儒家礼教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大一统”思想。
二、汉朝的政治主导思想如何从法家演变到儒家
汉武帝时期,虽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儒家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政治主导权,武帝尊崇的依然还是法家思想。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此时的西汉疆域最为广阔,对匈奴的征战也是连战连胜。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繁荣无比的大汉王朝,内部实际上面临的却是人民贫富差距严重,百姓叫苦连天的困境。对外征伐的巨额开支,已经将之前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积攒下的财富消费得一干二净,汉武帝迫切的需要经济来源来支持他的对匈奴作战和开拓西域政策,因此汉武帝重用了像张汤这样的法家官吏来推动经济改革。但当时的经济改革使得平民与豪族都陷入困境,造成了更剧烈的社会动荡,社会越动荡,就更需要酷吏来更严厉的执法,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汉武帝之后儒家的地位不断提高,到了汉元帝时期,儒家开始正式走上政治前台。当时的儒家除了传播仁礼思想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德运观念、阴阳调和,还有谶纬说等来为王朝的正统性正名。天子与皇帝作为上天的代理人,祭祀时称天子,面对臣民时称皇帝。而国君只有可以同时满足作为天子与皇帝的条件时,才有统治天下的合法地位。儒家的这种正统性观念之后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试图证明自己君权天授的合法性。而这种君权天授的合法性与大一统思想相结合,就成了各个中央集权王朝将华夏民族团结起来的基础思想。
三、两汉王朝对于整个东亚世界的影响
汉朝时期,处理和各个国家的关系时,大体分为三类。首先是像匈奴这种国家,汉朝以敌国之礼对待。这里的敌国不是指敌对的国家,而是指实力可以匹敌的国家。对待这种国家,汉朝时战时和,保持一种平衡关系;第二种就是像朝鲜、南越这样的国家,西汉朝廷赐予他们王的称号,让他们成为自己的附庸国,这种国家被称为外藩;第三种,针对那些不安定的,不服从汉王朝统治的,这些国家就会被吞并,并设置郡县。而这其中的外藩政策成为东亚世界起源的基轴,中国皇帝册封周边国家君主王侯以爵位,使这些国家被纳入到中国的政治体制之中,从而影响周边国家的政治、文化,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世界,也就是所谓的东亚世界。
西汉时期,尤其是自汉武帝时期起,就一直采取一种极为积极的对外邦交政策。西汉政府渴望与外界接触,对西域的开拓、匈奴的征战,以及对东亚世界各国的册封和吞并,都是这种积极政策的表现。但是这种积极的对外政策需要一个稳定而强势的政府来支撑,到了西汉末期,国内矛盾严重,王莽新政之后,更是天下大乱。而后来的东汉政府,一直采取一种消极的对外政策,因此到了东汉以后,东亚地区的秩序也被重新洗牌。其中有些之前与西汉政府建立外藩关系的国家,被重新册封,比如高句丽。有些国家开始拒绝接受东汉政府的册封,比如鲜卑。而之前成为西汉郡县的地区也开始出现叛乱,使得东汉政府不得不放弃一些地区,比如之前的南越地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新开化或者未开化的民族形成政权后,开始与东汉政府建立邦交,其中就包括朝鲜半岛南部以及日本。
通过西汉政府的积极外交政策,汉文化开始辐射到周边各国,各国通过西汉王朝的外藩政策,并入到西汉王朝体制内部。而后在东汉时期,各国又在反抗东汉政府的过程中,使得自身不断成长。但无论如何,汉文化的影响始终没有间断。东汉之后,随着中国进入动乱的魏晋南北朝,各国开始迎来独立成长的机会,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文明。再加上各种新兴政权的建立,使得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多元化东亚世界开始形成,因此可以说两汉时期为东亚世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金句
- 华夏子民全部遵从一个法度,天下官吏全部效忠唯一的皇帝,这个史无前例的庞大改革就在秦朝短短十几年之内完成了。
- 无论是德运观念、阴阳调和,还是谶纬说,儒家提出的这些主张无一不是在为王朝的正统性正名,天子与皇帝作为上天的代理人,祭祀时称天子,面对臣民时称皇帝。而国君只有可以同时满足作为天子与皇帝的条件时,才有统治天下的合法地位。
- 西汉政府的积极外交政策,使得汉文化开始辐射到周边各国,各国通过西汉王朝的外藩政策,并入到西汉王朝体制内部。而后在东汉时期,各国又在反抗东汉政府的过程中,使得自身不断成长。但无论如何,汉文化的影响始终没有间断。
撰稿:高新原脑图:摩西转述:满超
5366人写了笔记
写想法 复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