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写过一篇关于婆媳边界的分享。昨晚,参加枫华沙龙活动,围绕“边界”主题展开。在此略记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一、 边界的定义
边界一词,广义指划分一个国家领土和另一个国家的领土之间的界线,边界是有主权的国家依法行使其主权的界线。
而“边界”一词,也被广泛运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形成工作边界、生活边界、家庭边界、个人边界、人际边界,等等。于人之外,动物也同样有着自己的边界。
二、边界四种类型:
1、过度的关心和过度的热情。
2、以自我意志为转移,按自己要求和思维行事,控制欲较强。
3、讨好他人,主动迎合他人,委屈自己。
4、敏感、多疑,容易把外界事情往自己身上关联。
三、边界三要素
1、定义边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内心认定的边界,有的是意识层面的,有的则是潜意识的。
2、维护边界: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边界的权利。当自己的边界遭到破坏,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维护行动,有的是采取行动,有的则是潜意识发出指令。
3、承担责任:为维护自己的边界所做出的行为,需要自己为之承担责任和后果。
四、讨论环节感悟
1、如果个人的边界过于清晰,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清高、冷漠,不妨适当让边界模糊一点,可以更好地融入群体,和他人产生更好的联结。
2、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边界,可能会对对方造成伤害,不妨在维护自己边界的同时,也考虑一下对方的边界,对对方的边界予以一定认同,近而找出一种权宜之计。
3、生活和工作中,将“边界”意识化,利于自我觉察,也利于人际关系维护。
五、知识拓展
1、工作边界
工作上,你努力的方向不对,怎么说领导也不会满意。要明白一件事儿,你能做成什么样不重要,做出别人想要的很重要。跟上级说话,永远都是:这件事我有责任,接下来我想这么办……对下级:现在不是讨论责任的时候,先看看问题怎么解决。工作中过多的解释,其实是自我保护的需要,是对边界认识不清导致。多换位思考,利于解决问题。
2、生活边界
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靠的不是巧舌如簧和乐善好施,而是合理的关系边界,靠的是比较好的边界意识。这个边界就是明白他人的承受范围,也可以叫同理心或换位思考。例如开玩笑,玩笑开好了其乐融融,大家都好;玩笑开砸了,就会演变成灾难,甚至战争。而开玩笑的艺术根源,就在于底线。每个人底线承受能力不同,关键是要控制好边界的度。
3、家庭边界
家庭生活的好坏,对一个人是有决定性的意义的。当你在为事业打拼奋斗的时候,你的家里后院起火,会是什么心情?选择配偶上,一般人没法做十分完美的选择。有几个人跟富兰克林一样,结婚前先来个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更何况,伴侣有的选,父母可没得选啊。所以更多的是我们要认识清楚和家人的边界,这样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例如——婆媳关系。攻克这一历史性的难题,就要充分发挥认清边界的力量。婆婆和媳妇的认知维度不同,这显然嘛,一个把你当儿子,一个把你当老公,当然是两个维度,当然也有不同的边界。认识清楚了,都在安全范围内,自然就和谐了。此外,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之间,同样要有边界意识。尊重对方是根本。
4、个人边界
对个人边界的认知是最核心的,因为,这会给你划定安全的区域,同时有了这个意识,也会帮助你思考别人的边界在哪里。认知维度的差异需要自己去判断,认清了维度和边界以后,还要对自己和别人有冷静的判断。因为,你认清了边界,不代表别人也会认清,当别人越界的时候,你能不能冷静视之,告诉自己:他只是边界不清,我不能用他的越界来惩罚自己(多么耳熟的一句话,不去拆穿,就是控制好边界的表现)。
总之,边界存在于各种人际关系之中,厘清边界,不碰别人的,认清自己的,就会收获一个不错的社会关系和幸福指数很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