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效率工具:清单

  在仓库需要处理的事务,比写字楼里上班的要多的多。灯坏了、货架不足、员工投诉食堂口味、货上有尘土了、有员工吵架需要协调、购买打扫工具、叉车没油了、打印机出了故障、发货出差错了、库存不准了、宿舍要交电费……。说起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销售部门动辄发起全国推广计划、全省促销行动这类“大事”相比,实在不值一提。但是,事情不解决它终究是问题,所以王二整天处理的也无非就是这些小事。虽然很多不用自己亲自处理,但总要安排人员,然后检查结果。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王二自我感觉记忆力越来越差,属老鼠的撂爪就忘。经常是员工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头就忘了,导致自己经常很被动,不得不求助于烂笔头,开启了自己的“清单革命”。

  清单说起来一点都不复杂,无非是把待办事项写下来。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准备做A事的时候,突然想起来B事还没做,更紧急。然后思维一发散,好象还有C、D、E也需要今天完成,一时间不知道做啥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时间就过得特别快,一晃半小时过去了,结果啥也没干成。

  据统计,把事情写下来,最后能做到的概率会提高33%。那(待办事项)清单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1、清空大脑。相对记忆而言,大脑的作用更在于思考与创造。人们同一时间考虑的事情不能太多,不然会互相干扰。不像计算机那样,人们基本上不具备多任务并行的能力。若同一时间想的杂事太多,势必降低专注度,影响工作效率。而把需要办理的事项写下来(就当是做完了),暂时把连带的事情从易失存储器——大脑中删除,它的运算压力就会减轻,效率会更高。

  2、避免遗忘。写下来的东西肯定是忘不了的。当然,有两种悲催的情况:一是写下来找不到了;二是写的太草,自己不认得写的啥……

  3、增加成就感。按照待办事项清单规划每天的工作,每完成一项就划掉一项,不断提高成就感和满足感。

  列待办事项清单有几个来源。

  一是随手记,自己想到、遇到、听到的事情马上记下来。

  二是对照通讯录按人回想,范围包括自己管理的员工、自己的平级(部门经理)、领导(老大哥、副总等),对着人名想:他们是否交给我啥任务?我找他们是否有需要协调的问题?这时候需要找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认真思考。

  三是场景模拟或时间倒推。以组织一次活动为例,组织活动要提前租车,要确认车辆几点到并通知员工,员工上车后要搞小活动,车辆到达活动地点后要……。

  记录待办事项清单可以用一般的记事本。当然,最方便的莫过于使用手机APP了。起初,王二使用的是奇妙清单(Wunderlist),但这个公司2015年被微软收购了。微软据此推出了自己的To-Do List App——Microsoft To-Do。这个APP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它能支持多平台(iOS、Windows、安卓),保持各平台信息同步。上班时可用计算机更新;外出等车、坐公交时可以用手机更新,非常方便。当然,其它类似的APP也可,不必拘泥于形式。

  待办事项清单内容的书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用多少字,只要把事情说清楚,能提醒自己做就可以了,并无严格的要求。比如要帮孩子交学费,只记录交学费3个字,肯定能想起来是啥事。

  其实,清单有很多种,我们提到的多是待办事项清单,其它清单还有:

  1、检查表CheckList,如仓储卫生检查表、旅游行礼打包清单、年会准备表等。这种表可以提前做好,每次使用时打印1张,执行时逐项确认,能够保证不忘记简单但重要的小事。检查表就是要确保每1次的工作流程都一模一样,否则很难要求工作上的一贯性。

  2、利弊对照表。用于犹豫不决,做决策的时候。一次通常只比较两项选择(我要不要辞职、我要不要学习这种技能、我是租仓库还是买仓库等等)。主要的形式就是把1张纸在中间划条线,一边是利、一边是弊,把各自的理由列出来,帮助自己做决策。可以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思考一遍,写下来,然后再慢慢评估优先级与孰重孰轻,这样能保证不会因为在脑子里空想而忽视掉一些因素。最终版的利弊对照表出炉后,最好先沉淀一夜再做决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