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摄影

新地形学与1966年纽约MoMA举办的《当代摄影师:向着社会的风景》一同,成为日后从“风景”转向“景观”,从“自然的风景”走向“社会的风景”和“批判的风景”的分水岭,其强大的影响力不但覆盖美国本土和西方,更影响了广大战后开始崛起腾飞的亚洲国家,包括日本、印度、中国。但中国当代景观摄影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新地形学。景观摄影脱胎于新地形学,但在世界各国的本土化过程中迭代出更多的意义与可能。

蔡萌在景观静观中国当代摄影转型的阶段性总结中所表述的:“艺术家通过对照片置入一种‘仪式化’一‘静观’的处理使得这种宏大感外溢,展现出一种现实主 义的宏大景观叙事图景。而针对人工化景观现场所进行的特殊拍摄方式和摄影类型就被称为‘景观摄影’。蔡萌对“景观摄影”的定义无论准确与否,但是其表述为人们研究“景观摄影”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金江波的作品则是从三种不同的视角展现了资本对社会空间的改造。《中国市场图景》拍摄的是浙江小商品市场体现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泡沫经济下的繁荣假象。


《经济大撤退》是广州东莞--个大型电视机厂在遭遇了金融海啸带来的经济危机后一夜楼空后的狼藉景象,它是对过度狂热的商品经济幻相的反思,也是泡沫化中的中国经济社会面对危机不堪一击的现实写照。


《上海,上海呀! 引擎计划》则是聚焦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去后的--年为了上海世博会的召开进行大规模景观建设的宏大场面。世博会的召开或许会发挥引擎作用带动全球经济的新一轮 复苏。


金江波对于中国经济的关注和自身生存环境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越了摄影的意义,消费社会下的经济繁荣假象在他的镜头里现出原形,他的摄影实践可以说是一种图像的“政治”实践。

从王劲松的《百拆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空间改造确立为中国的现实景观,这种改造意味着一些空间消失的同时会有另一种空间的重新复出。他对于空间权力的最深刻体验就是那一排排画,着红圈的“拆”字,他将体现权力意志的“拆”字在画面中以网状空间的集中排列呈现,更加突出了权力意志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张力,这种张力构成了权力与资本共同打造的空间。


我认为,当代景观摄影应该具有纪实性和批判性,以及作者的主观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景观摄影就是纪实性风光摄影观念的延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景观摄影这个概念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30年代德国的新现实主义和60年代衍生出来的“杜塞尔多夫学派”,向着社会景...
    吃得饱睡得好有只猫阅读 585评论 0 1
  • 其实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我对景观摄影的看法还是停留在泛泛的风景摄影层面上,通过老师的介绍以及搜集到的资料来谈谈我对中国...
    Shallow_Iris阅读 645评论 0 1
  • 自然摄影可以包括一切在户外所拍到的各种照片,只要里面包含了自然的元素,像是风景、环境、野生动植物、树木和花草等等。...
    LikeAKid阅读 518评论 0 7
  • 景观摄影”是近年来出现在中国当代摄影中的一个特殊转型现象。它是指一种建立在冷静、理性和相对客观的观看方式主导...
    咕噜咕噜噜噜阅读 599评论 0 0
  •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今天,分享一组直升机俯视角度的惊人的、繁忙的都市景观…… 1 / 5 2 / 5...
    Art艺生活阅读 559评论 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