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刘邦先生站在项羽的面前时,我不知道他作何感想,这个年轻自己整整24岁的少年,已经在遍地狼烟的秦末战争中叱咤风云了!而自己呢,这个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马上就要到“知天命”的年纪了,却要依附在这个少年人叔父的旗下才能过日子,他更不知道,这个少年在此后的几年里,将数次打地自己满地找牙,逼地自己陷入绝境。
那个时代的主角,怎么看,都好像并不是刘邦先生,他身上的那些光环,在秦始皇嬴政,西楚霸王项羽这些人的前面,可笑地跟纸糊的一样:
当刘邦生下来的时候,秦始皇嬴政才3岁,和父亲嬴异人在赵国的邯郸当人质,虽然吃穿颇愁,但毕竟是秦国的王室子弟,很快,就有个叫吕不韦的商人觉得嬴异人“奇货可居”,一通猛如虎的操作之后,嬴政的父亲成了秦国的王。
当项羽生下来2岁那一年,刘邦先生已经26岁了,风华正茂,日常的工作是欺负人,喝霸王酒,而且睡着时身上会跑出来一条龙。可这一年没有龙的秦始皇嬴政29岁了,并送给自己一件“奔三”的礼物,命令内史腾攻下了韩国的都城新郑,几百年的战国纷争,开始谢幕。
当项羽11岁,也许正和项梁吵吵闹闹,学书不成,学剑不愿的时候,刘邦先生35岁,这时候他应该早娶了一个叫吕雉的女人,而且还生下了一个老实儿子。这一年的嬴政38了,齐国的最后一任君主田建先生,被秦国放逐到一片松柏林里饿死了,秦始皇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
当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候,农民起义的火种播撒在神州大地,六国残留的贵族们纷纷而起。这一年项羽23岁了,并很快加入到角逐秦鹿的队伍中,并成为领军人物。刘邦先生47岁,低着头要和这个年轻人结成兄弟。而这一年,始皇帝嬴政已经入土为安,他梦想的“二世三世至于万世”的秦帝国,在败家儿子的手上二世而终。
直到从此以后的刘邦,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个刘邦,他的故事,从这个时候开始才详备起来,并且绽放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光彩:定关中,破咸阳,约法三章;宴鸿门,退汉中,受封汉王;修栈道,度陈仓,席卷三秦;拜韩信,定北方,东出争霸;战荥阳,界鸿沟,两分天下;胜垓下,灭项羽,建立大汉王朝。
但他的青年时代到底有些什么样的阅历,能够使他在四十多岁,这个在古代来说“垂暮”的年纪里,突然由弱变强,几年时间,击败了风华正茂的项羽,并开启两汉四百多年的统治,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千古一帝?
千载而下,我们已经没有充足的史料去了解当日的故事了。在所有记载汉高祖刘邦先生的资料里,对于他年轻时候的具体情况,都是语焉不详,流传下来的是一些神神叨叨、不足为信的传说:
比如他的母亲梦到和神不可描述后才怀的他;比如他的媳妇吕雉总能通过他头顶的“云气”定位他的坐标;比如有个莫名其妙的老头跑过来说他们一家子“贵不可言”;比如他曾经斩了一条蛇,有个老奶奶说那条蛇是“赤帝子”,被“白帝子”斩了……
这些记载里描述的东西,在以后会是各代帝王的标配,从我们后人来看,并没有特殊之处。
我们只能从他的年龄来猜测,他和秦始皇这两个只差三岁的同龄人,像是双子星一样,一明一暗,同样地审视着战国末年的风云变幻,直到秦国一统天下。可是因为刘邦是草根出生,他比贵族出生的嬴政,更加深刻地体会着民间的疾苦,了解人民的需求,所以一入关中,他就能“约法三章”,建立汉朝后,也能与民生息:
当天下初定,萧何在咸阳建造了豪华的宫室,刘邦出征回来,看到不觉大怒,说“天下人还在水深火热里,为什么要这样过度地大兴土木?”萧何解释说这样才能体现天子的威严,刘邦才释然。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千古一帝的刘邦先生,在历代帝王里,应该是过得最辛苦的一个,称帝后,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信、赵王相贯高、淮南王英布,这些异姓诸侯王,纷纷谋反,垂暮之年的刘邦不得不一一征讨。
当淮南王英布也谋反的时候,刘邦先生本想太子领军出征,可是吕雉却跑来说,让太子带那些宿将出征,就像是让羊领着一群狼一样,为了我们母子,还是你自己去吧。刘邦于是大骂着“竖子固不足遣,乃公自行尔。”然后亲自平定了这场叛乱,却也在这场战争里中箭受伤,最终因此而去世。
在即将去世的时候,刘邦先生大约会想起许多年前的那声叹息吧:咸阳街头,始皇帝嬴政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挤在人群中吃瓜的自己,舔着干裂的嘴唇,曾经那样感慨过:
“哎呀,大丈夫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