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龟来到了小六班,孩子们对照顾乌龟的兴趣一直没有减弱,每天早上来了以后,孩子们都会观察一下小乌龟、发现乌龟的小盒子脏了,孩子们会争着抢着来给乌龟清洗盒子、还会给乌龟换水、喂食。
这天小朋友在安静的观察,只听伊诺大喊一声:“我已经喂过小乌龟了,你再喂就会撑到它。”“就是,就是,我爸爸说乌龟不用喂很多的,喂很多就吃撑了。”明出说。
原来来的晚的小朋友也很愿意参与其中,经常小朋友已经照顾好小乌龟了,他们还要再来照顾一次。于是,照顾好乌龟对他们来说成了一件难事。怎样才能知道哪只乌龟喂了哪只没喂呢?老师“我有好办法!我们可以把喂过的放在一个盒子里,没喂的放在另一个盒子里”孝禾说道。“可是,两个盒子都是一样的、怎么办呢?”伊诺说:“我们可以做标记!” 标记?这个办法比较新鲜,听起来也不错。于是,孩子们提议贴大粘贴,照顾好的乌龟就贴上一个大粘贴。就这样,每次照顾完的盒子上都是贴上大粘贴。还有小朋友说:照顾好的小乌龟就把它的盒子盖上盖子、这样小朋友就知道啦~
三只小乌龟如何区分呢?孩子们在观察乌龟的时候发现这三只乌龟各有特色,有一只小乌龟小小的。穆尧说:“我带来的小乌龟小小的,我好想叫它小小。”孩子们小小这个名字还是比较喜欢的,于是小小小小叫开了。其他两只乌龟也可以取一个名字,孩子们开始为乌龟们起名了,珈赫说:“叫奥特曼吧。”“不行、不行,奥特曼光打架。”他的提议很快被否了。伊诺说:“我想让我带来的乌龟叫小可爱,因为它是里面最可爱的。”孩子们举手表示同意。肖晗也带来了一只小乌龟,孩子们说这只乌龟太大了,太漂亮了,伊诺说:“我们可以叫它小公主啊。”明出说:“这只乌龟壳有点儿红色,我们就叫它小红吧”
这样小乌龟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孩子们照顾起来也方便了很多。上午加餐后小朋友又开始照顾小乌龟啦-给小乌龟换水、喂食、插小贴大粘贴。大粘贴贴好代表四只小乌龟都照顾好了。
教师反思:《指南》科学领域中提出:让孩子们学会关心小动物,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树立他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看似很常规的一件事,里面却蕴藏了大智慧,孩子们从中学会了如何科学的照顾乌龟,并能根据乌龟的特征为乌龟来取名。孩子们照顾乌龟的积极性更高了,为了能争取到照顾乌龟的机会,吃饭慢的小朋友也加快了吃东西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