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要交一张全家福,才发现很久没一起拍照了。姥爷说找一张以前的三人照交了就行了,我不同意。于是问女儿:咱们一家人都包括谁呀?女儿说包括姥姥姥爷妈妈和我呀。对啊,一家人就是住在一起的一家人啊,孩子都懂的概念。
姥爷的意思是不希望幼儿园知道女儿爸妈离异的事情,我反对。为什么要隐瞒事实,这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呀。而且也不需要瞒着孩子。我趁机跟女儿聊:如果别人问起为什么你的全家福里没有爸爸你怎么说呀。姥爷马上说:因为爸爸出差了。我迅速打断:错。因为妈妈和爸爸现在不是一家人了。姥姥也接嘴:因为妈妈和爸爸离婚了。我告诉女儿:妈妈和爸爸不再相爱了,在一起不开心,所以就分开了,不是一家人了。但妈妈和爸爸永远是你的妈妈爸爸,你和妈妈和爸爸都是家人。女儿表示不高兴,说:哼,我讨厌你,你为什么不爱爸爸。我说:这个事情与你无关,我只能说遗憾,但我们都爱你。
即使现在她还小,觉得所有事情都该满足她的愿望,但随着一天天长大她会明白的。隐瞒对于她就是欺骗,更像是这件事情是不好的事情,见不得人,这只会让孩子心里隐隐有不安全感。
随着个人的思考,我越来越觉得国人确实普遍存在着面子心理、从众心理。人活着不能恣意的伸展自我,却时刻含胸防御着,生怕被瞧不起,被边缘化。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不结婚家长着急,该生孩子不生孩子家长着急,离婚了家长着急,生了孩子孩子学习不好家长着急,考大学不能考家长选择的志愿家长着急,毕业了没能找到家长满意的工作家长着急。所有这一切着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更多的都是家长自己的面子。有一次聊天姥姥说女儿没礼貌,外面见到人都不懂得打招呼。我说不打就不打呗,有什么关系。姥姥说我们脸上多没面子。瞧,就是这种面子心理。而这些爱面子的人,他们更希望从众,害怕与众不同,因为特别就会被关注,就会被议论,就会影响到面子。
最近偶然又拿出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看。第一次看被HIFI音响吸引,第二次看觉得作者是高人,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词说的多高深啊,高山仰止。这次再看,和武志红的巨婴国联系起来,更加关注文化属性这个词的含义。其实,巨婴文化和弱势文化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以及对每个人的命运都影响深远,无法抗拒。而作者无疑关注的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或者说作者心中是糟粕。比如孝顺文化,比如从众文化,共生文化,集体文化等。这些文化有没有深入人心,看看俗语就知道了。百善孝为先,尊卑有序,你好我就好,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先人后己。家长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听话。而上面所说的面子心理,从众心理无疑都是这些文化的产物。想要在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众多人群中跳出来,自然很难。而且大部分人也跳不出来,或者说根本无意识要跳出来。于是就这样通过言传身教一代代地传承下来,都无需思考就种进了头脑中。
但是,还是会有少数人通过各种角度去思考,并把他们思考的声音发布出来,引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声音。比如对我影响较大的武志红、李雪、尹建莉等人。爱与自由的育儿理念显然与传统乖乖听话的育儿理念不同,受此影响的妈妈们越来越多,受此影响的孩子自然也越来越多。养育孩子对我来说最大的收益莫过于此。
爱是看见,看见她真实的需求;爱是满足她真实的需求,并非你头脑中假想的需求;爱是接纳,接纳她所有的与众不同;爱是陪伴,心与心真正链接的陪伴;爱她的前提是爱自己,可以诚实的拒绝而不要轻易评判她;爱她如她所是,而不是如你所愿。
如果你这样去爱了,你会发现爱她的同时你自己也被滋养。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抬头挺胸自信从容,而不是含胸驼背眼神躲闪生怕做错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你的自由,界限之内恣意妄为,我骄傲,我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