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亲党国,撸学习”
接下来让我带领大家深入的了解以下内容:
1.国家资助莘莘学子顺利完成学业的政策有哪些?
2.张伯苓的“爱国三问”到底是哪三问?
3.古今中外,不畏困难、积极进取、自立自强的又有哪些人?
首先,国家资助帮助我成长。幼苗在太阳下生长,花朵在雨露的滋润下娇艳,我在党和国家的资助下茁壮成长。一个有14亿人口的国家一直用无限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给我们,但她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获得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未来。在国家资助政策大力支持下,我们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给贫困学子送来温暖、贫困生减负……一项项政策。政策为贫困生带来了憧憬与向往,为发展提供了新一轮的机会,减轻了家人的负担;祖国给了我们宽广的发展前途,是社会的发展助学生们前进,也许前方有更多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我们,但我们的心是无比坚定的。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国家资助就像一场及时雨,落在了花骨朵的枝干,顺流而下,淌进学子的心塘。同时也要感激一下党和国家完善的奖助学体系,更是一种用行动来肯定我们的学习成果。
然后,张伯苓的“爱国三问”,究竟有哪三问呢?“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当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便是用“爱国三问”点燃了师生爱国斗志,激励多少的有志青年发愤图强。请问大家,作为中国人让你丢脸了吗?你又有多爱中国?你愿意中国变好变强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习大大也特别指出:“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最后,古今中外,有宋朝的苏洵,直到27岁才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有一年端午节,苏洵的妻子端进来了什么呀,是一盆粽子和一碟白糖,待妻子收拾盆蝶时,发现碟中的白糖原封不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的糯米粒。可见,正是这种奋发学习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家。海伦凯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写了一本书叫《勤奋好学的故事》,海伦很小的时候,就看不见了,也听不见,家人便请了一位教师,帮助海伦学习,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海伦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闻名的作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在75岁高龄时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他留下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以上三点,仅供大家参考。总之,国家资助政策百花齐放,我爱中国我骄傲啊,有一种花,叫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生长,我的名字也叫向日葵,我心中的太阳就是祖国,我爱我的祖国;明知其不可而为之,所追求的圆满愈有价值。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