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我还是大千世界里,渺小得毫不起眼的那一个,淹没在人群中,四处寻找。
当我置身与拥挤的人群中时,我喜欢观察。
我看到,有的人总是点开手机划两下,然后像经过快速思考一样锁屏,抬头,冷漠地环顾四周,或者像盯着什么地方发呆,专注又空洞。
我好奇,和我一样又不一样的大多数人,他们低头在看什么?
通过我的认真观察,主要是视频类搞笑合集、新闻资讯解说、影视娱乐八卦、小说等。我知道,有一颗种子已经在脑海里发芽。
或许会因为这颗萌芽,我会变得和这人群中的某一些,有所不同。
对于观察,这样的行为并不算偷窥,众所周知,有的时候就是很拥挤,随便哪个角度,只要带上眼镜,瞄一眼就知道了内容方向。
如果,我是说如果,要是有谁有超能力,把看手机的人们给驯养了,让大家养成只要一看手机,就会点开特定的板块进行灌输,让之成为习惯,那就太牛了。
显然,现在各大app已经有很多都拥有了这个超能力。我也天马行空的想过,要是很多人打开手机app,都点开我推送的内容,那我也岂不是很厉害?
这个天马行空的幻想,令我很苦恼。
从最近开始辛勤地更新推文的细节就不难发现,对于怎么才能让我写的内容从几个人变成更多一部分的人,去点开、阅读和分享,甚至交流的实践,就能十分体现出我自己的烦恼了。
而关于这一问题,从观察人群的“低头行为”那一刻起,研究就已经开始。
起点即终点,用在这件事上并不符合我的作风。
于是,我从网上找到了不少“成功者”前辈的经验贴,不乏是新手如何快速入门并掌握涨粉秘诀等。我头脑简单,仍是觉得太容易得来的或许都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所以仍旧选择闭门造车。
这里的所谓闭门造车,一开始无非是把自己以前日记本上各种零碎的读书笔记、快乐委屈等重新梳理,把它们搬到只有三三两两关注者的公众号里。
安慰自己,就当这里是你新的日记本。
慰藉心灵的话也升级成为:再次梳理的时候,就好像是又重新经历了一次成长,一样或不一样的。
然而种子一旦发芽,就很难扼杀。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让自己给自己一个交代了,错的或对的,这类形容词在这里不恰当。
于是,我从片刻观察身边人“手机的内容”,变成了观察人本身。
比如,地铁上拉着行李箱的那个女生,拿出手机,看一眼,又锁屏,然后看向轰隆隧道里的眼神。
比如,公交车上,被门夹了两次终于挤上车的大叔,拍了拍身上的灰,拿出手机,像是在看消息,对于刚才被夹的过程,似乎感觉不到疼痛,抑或是疼痛习惯了一样的表情。
比如,饱着孩子的阿姨,听到有人说给她让座,赶紧笑着拒绝,说自己很快就到了,站了四站路,然后才听到她的声音,麻烦请让一下,我这一站下车。
我好像找到了一个宝藏,比看手机更有趣的。并决心重新完善一下我之前的“天马行空”计划。
去看了一些电影和书籍,然后去问了一些人的建议,我得找一个主题。
正如众多神话、艺术、电影、书籍等一样,有不少人给出的主题建议是关于“爱情”。
“爱”,这个渺小又伟大,却亘古不变的主题。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母爱、父爱、朋友之爱、伴侣之间的爱,正因为有“爱”,万物才能生生不息。
可怜我言辞匮乏得厉害,所见所闻导致我思想之狭隘。
准确地说,狭隘使我认为自己所见所闻皆狭隘。
所以,每当我置身于人群中,带着自身“Comfotably Numb(舒适地麻木)”去看人群,才会觉得人群的眼神表面专注实则空洞。
麻木空洞的人,会期望爱,或者被期望于爱吗?
当然不会,之前的我理所应当的如此认为。思想如此,能写出什么有深度、或者值得人们在手机上花上点时间,去阅读,甚至分享呢。
没有人喜欢思想狭隘的人所传达的内容。
可怜肤浅如我,懒惰如我,依旧参不透其中真谛的我,还大言不惭地开始到处宣说:可能那颗种子的萌芽,是命中注定的。
于是,我曾想专门给这篇专门用于反省“非命中注定萌芽”的文章,取了一个自认为极其恰当的名字“为了迎合大众,终于我开始谈起了爱情”。
说到底,我依旧是大千世界里,那个渺小得毫不起眼,淹没在人群中的人,还在四处寻找。
<The End>
期待您的留言、分享。欢迎关注简书号、头条号、微信公众号——【豆四吧】,查看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