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触感很软,但不是每个猫,有的猫尖嘴猴腮,有的猫手感粗硬,有的猫毛发稀疏,总之各有各的不同。
即便是南方的野猫和北方的野猫,也是能分出个孰优孰劣的。中国的土地宽广,于是南方猫也出现了普遍用来散热的长腿和更稀少的毛发,导致有些南方猫长的不像猫,倒有些像超重的、长了耳朵的狐獴。在南方看到街边母鸡蹲的娇小母三花时不能盲目判断她的身高——在她站起身后都能扒拉人膝盖。
越往北,猫的脖子就越短,再加上两双短腿,也不像猫,像煤气罐插了四只粗胖的海参,令人质疑它的承重性。
当人看到这些未经过筛选的、奇形怪状的猫,总觉得它们不像猫,人在看到和了解猫之前,总对猫有一种过度的刻板印象。喜欢猫的觉得猫应该像网络上一样漂亮黏人,有道德标准。不喜欢猫的觉得猫都是一群小偷,是无用且卑劣的生物,捕捉美丽鸟类的“偷猎者”。
而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猫的人,都可以随意的拥有一只猫,就像我。我身旁的猫是精心挑选的漂亮猫,我的猫皮毛柔软光滑如绸缎,即便会搞些小破坏,但性格温顺黏人。
当它睡在我枕边舒适得打呼噜,亦或抗拒我的触摸时,我总会想,我用了两千多块钱就改变了它的一生,这样漂亮的、精灵一般的生物,这个价格对它仿佛太多又仿佛太少。
我真正了解它吗,当我改变自然界生物的生存轨迹时,会在历史和存在的边缘绽放火花吗?对这两个宏大的词汇来说,这似乎太小,如同我和这只猫在宇宙般渺小。又似乎太大,毕竟我们的体内生存了那么多细小的菌群,每个哺乳动物都是一个宇宙。
而我同这只猫没什么区别,即便我可以肆意得改变它。我的一生也不过起源于精子和卵子短暂的交融,自我诞生之初,就注定了我的人生。出生在人类社会,在坚固的大众认知和社会潜意识的注视下生活。
那么算起来,我不是纯粹的南方猫或北方猫,也并不算完美的猫,我的皮毛有瑕疵,固执且不合群,无论是在“猫”还是“人”里都不算完美。我同我的猫一起躺在床上,它看着我,我看着天花板,窗帘的阴影将我们囚禁在一起,温度还算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