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辗转于北京、县城间,一路都在火车、大巴车、公交车之间来回奔波,下车的那一刻,都有些不晓得自己该走向哪里、做些什么了,坐车坐得自己连奔波的方向感都找不到了。。。
我们总想拼命去抓住些什么,总是自认为有些自信,可当一件挫折到来时,我们即使正面应对,也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挫败感,并一遍遍地问自己,是我努力错方向了吗?是我耗费了太多时间在这个方向了吗?如忙头苍蝇般乱窜的结果很不理想,可是又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怕错过这次机会……
正如自己紧抓在手里的沙子,抓得越紧约得不到,突然发现,自己迫切想得到的东西,距离自己越来越远。这努力奋斗的方向感,有时真让人无力!
1
自认定的事物,往往被打脸
“我相信自己的直觉”真的不可信,正如“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有些自恋倾向。“我觉得自己一定能过”“我觉得这次我可以成功”“我觉得这次投资会让自己大赚一笔”……但结果呢?
只有30%的人可以成功。剩余的40%失败而归,20%的人仍犹豫不决,10%的人盲目入坑。
说实话,我属于后面两者,既犹豫不决又盲目入坑,到最后,被骂得最惨的就是自己,还有口难辩,满肚子的心酸委屈无人可诉,只能自行消化,太让人抑郁了。
小S便是如此,大学毕业后便来到北京工作,成为北漂一员,住在五环外的合租房里,花销着自己的岁月和活力,最终职场不如意、情场无归属。后来,她听家中长辈的话考公务员,只要是有相关通知,甭管市里、县里还是乡里,报了再说,也不考虑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职位,只要符合报考条件的就考。最后失败了,家里长辈也只是一味责备她不努力,却不听听她自己的想法。在我看来,小S盲目听从家里父母安排,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毫无目标性,她的方向感让她奔波在其中,仅仅是在做无力挣扎,让人惋惜。
小M却不同,从小立志就要成为一名记者,大学期间都主修新闻专业,积极参加院校的各位主持节目、记者竞赛、辩论赛等,给人的感觉是:满满的自信、清晰明确的目标感和强烈的方向感,毕业后她一边做着微商、一边报考中央电视台,还有一位家境不错、在背后默默支持的男友。她的朋友圈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最后不用我说结果,大家也都能猜出来吧。目标明确,朝着一个方向走,经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她现如今的实力可是杠杠的,让人羡慕嫉妒恨。
都是同龄人,人生的方向感的把握,决定了她们走向怎样的道路。不是一味地坚持、相信自己就是正确的,成长的代价是:我们长大后的选择使得我们变得慎重、理智,让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定有力,虽然走得很慢,但毫不犹豫。
2
困在自己思维和情绪的牢笼里,无可救药
正如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我们也无法把一个困在自己思维和情绪的人拯救出来。不满足现状又无力改变的人有很多,我们都困在自己的角斗场,享受着或能力圈或舒适圈的生活。人们最难改变的就是他人的想法,道理大家都懂,真正能做到或者行动起来的人只能靠自己去领悟。
刚步入职场的小L对这一点深有体会,6个月的实习生涯教会他很多。从最初的一张白纸到他自己单打独斗,少不了认真负责的态度、谦虚请教的姿态、高效的执行力、奇思广义的想法和为人处世。多听、多看、多做、少说成了他的职场“潜规则”,也成了他的必胜法宝。现如今的他已经转正,开始尝试着往行业经验方面迈进,也开始投资自己学英语、考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他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有规划,明白职场生存之道不是以自己情绪为主,也不是以自己愿不愿意做为主,任何方向他都希望去尝试,来让自己在技能提升同时更明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明白的。成长的代价是:不做情绪的魔鬼,也不固执己见,而是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想法,学会反省自身的优劣势,选择利于自己的方向和轨迹走下去。
越长大,我们就越会明白,生命中的过客很多,都来去匆匆,我们挽留不住任何人,也拯救不了任何人,自救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之一。这种无力感,随着我们的成长会越来越多,你准备好去应对了吗?
作者:折翼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