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么多名人传记,尤其重点读了曾国藩的传记以后,我发现名人出身,有这么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个是农村出身,但是家境尚可,能够从小的时候,供得起正常读书。
家境虽然贫困,但是历代重视教育,父母能够做到以身作则。
孩子在小的时候不一定聪慧过人,但是在家庭的正确引导下,能够扎实勤奋,努力工作并且坚持不辍。
在这里引用浙江大学校长李强的一句话:我最反感人们常常说的,不要让孩子输到起跑线上,人生原本就是一场马拉松,不是起跑的时候快几秒,就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的,而是在于我们长久的坚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
由于工作关系,接触到刚刚成年的孩子比较多。有些孩子反应速度比较快,有些数有些孩子反应速度比较慢,有些孩子性格比较急躁,各有特点,各有不同。
通过观察,我发现身边的孩子性格明显的大有人在。
有的性格唯唯诺诺,极度不自信;有的人做人非常自私,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有的看人看事特别不准,有明显低于常人的识别能力;更有一些孩子干工作不负责任,善于推诿扯皮。
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在于让孩子在比较早的时间段内形成正确的事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拥有自己判断事物的能力。
曾国藩在小的时候,自小就不被人认为非常聪明,但是孩子知道吃苦,虽然在比较小的年纪里,受到了很多的打击,但是吃苦要趁早的道理,适合于每一个人。
曾国藩在很小的时候就坚定了人生的发展方向,坚定的认为读书就是自己唯一出人头地的方法。
曾国藩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爱好,包括我们后来熟识的曾国藩日记一样。这让我深刻的反思到,现在好多名人提倡我们多读书,善思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只有自己的思想层次,思想面广了之后,我们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发散思维,如果你连基础都没有的话,你压根儿都想象不到发散思维应该是什么样子。
昨天妻子问我喜欢吃什么,我想了又想,发现在脑海中能浮现的东西,永远就是那么几样。忽然间想到自己的思维,可能被自己的眼界给框住了,限制在了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内。
读书一个好的特点就是在于可以让人反思自身。让我们在应认识新事物和反思自己所作所为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学识不断的提炼凝练出来属于自己的道理,形成有益于我们做事的习惯性的方法套路。
一个孩子有所成,相当不容易,最起码要有一个家境尚可的学习环境,孩子可以安心的上学。第二是要有有时间的父母做表率,经常在孩子身边发挥到榜样的作用。第三是形成自信、负责、善于反思的人生观。
从孩子一开始的出生到后来的健康成长,到再后来希望孩子的成长成才,其中付出的辛苦不可以道计,但是所成甚大。
遥想未来责任沉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头脑清醒,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