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那个牛马司蔬菜场的渡口
有常耕童年的梦
摆渡过逾九旬仙逝的外公的渡船哟
斑驳了旧时光
那位倍受尊敬且爱戴的摆渡人呢
可否圆常耕泛舟河上的梦
河的上游,是他家
河的下游是宝庆的资江
三岔的渡口
多少人走向广阔天地后
没有回头
多少人,选择了坚守
小有成就
川流不息,岁岁年年人不同
岁蚀锦年,归心依旧
小小渡船,是常耕母亲回娘家的必用工具,晃晃悠悠的渡船,往返青山碧水的两岸。
送葬外公的棺木加人群,让船舷吃水很深,常耕想起一个成语“刻舟求剑”求生,求命,可老艄公淡定从容,摇着双橹,平稳前进,劈波斩浪中,河水,清澈碧绿,山河肃穆,顿时,年幼的自己心生敬意,无限钦佩咱山里人家!
老家的印象,有货郎
更多的是清晨挑着担儿卖豆腐的
雪白的纱巾下覆盖着白白的
冒着热气的两寸厚的鲜嫩豆腐
可能出锅不久吧
当薄细的明晃铲刀轻轻落下
水盈盈着,像极农田村姑鼻翼上的细汗珠
豆腐上的凸小方格标识
与切走豆腐的木板上的方格是对应的
乡里人的诚实,让老家的豆腐不论斤卖
而是一格多少钱,格格不缺斤两
父老乡亲们习惯了这种约定俗成
更是增进了信任
要是哪一天卖豆腐的没来
常耕妈妈会向左邻右舍去打听
然后告诉吃不成煎豆腐的孩子
师傅病了,或在吕家冲就卖完了之类的消息
兄弟姐妹便会与母亲一样叹息一声
希望他早点好,以后改一下路线
先来自家这一块,可以多买点
用香香的猪油炸空小块豆腐
金黄金黄的,四四方方
洒上些许细盐,冷却
贮存在边沿有水密封的坛坛罐罐里
想吃时,取出来,新鲜依然
常耕母亲将炸豆腐切成条状,入锅
配以姜丝小蒜与大红辣椒,小煮片刻
色香味齐全的炸豆腐置于桌上
馋死你!
其味道,远胜平时吃不到的杭椒炒肉
佘田桥的豆腐,几十种做法
让老家,永远在心里,并暗示他早些回乡去
常耕从十八岁离开家乡,投笔从戎,梦回水乡,也曾与咏航双双步量生养自己母亲的蔬菜场,共同体给渡船悠悠河心的心旷神怡。
军旅生活,火热充实。蓦然回首,不觉近三十年光阴在地勤人员起早贪黑的战斗生活中匆匆而过。点燃梦想,青春无悔。
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燃烧自己
与爱人
装作彼此并不相识
从此
不与青春作别,哪怕在寒冬,在腊月
找“为你诵读”的平台去抒情
尽管蹩脚的普通话自己也脸红不已
感谢好友中的诤友
纠正读音qiang将进酒的将
一切,都是未知,都是无法预测的将来
常耕原意在自己的小天地继续沉沦,塌陷
沉醉于文字中的调兵遣将,信马由缰
不期相遇,邂逅,也不怕离殤
人生的站台,下一个站台
长长的,在余下的日子,延伸
前方,很远,也许是遥遥无期的彼岸
抑或,那遥不可及的爱,被岁月漂白
不复,归来
常耕盘点幸福的2016
老家过年,兄弟相聚
初、高中同学二三十年的久别重逢
登邵东昭阳阁,时光不老
三月同游桂林,漓江
夜赏日月双塔
大美阳朔,大榕树
蔷薇,花开
七月初,恰同学又少年
畅游齐鲁孔孟之乡
曲阜三孔,杏坛相谈甚欢
天外村徒步登泰山
一世枭雄十三位,观日出,唯我独尊
黄金海岸线,首推蓬莱阁下之田横
威海百福图前幸福门,海泳
刘公岛上环游步行,索道旗顶上观古炮台
海岛森林公园,居安思危不忘甲午风云
青岛跨海大桥,五四广场
蓝天碧海,海天一色,心旷神怡
幸福过往,岁月长长
胜利凯旋,荣誉至上
“献给已经退休、自主择业
和即将退休、自主择业的
战友!
退休以后
既然已经退休,
花钱不要太抠。
饮食不能凑合,
穿着更要讲究。
儿女自立门户,
不必倾其所有。
该给就要早给,
该留也要留够。
既然已经退休,
别总在家逗留。
趁着腿脚灵便,
早点出去走走。
先回老家看看,
再访亲朋好友。
看完国内景点,
再到国外旅游。
既然已经退休,
不能放弃追求。
只要心气还在,
紧跟时代潮流。
了却当初心愿,
再多任性一回。
不要犹豫不决,
不需任何理由!”
以上的段子,曾在常耕的军校同学朋友圈、战友圈中疯传,是的,大多数的身边的战友们挥泪痛别军营,那种男儿有泪不轻弹,相拥静听耳畔驼铃声的送别场景历历在目,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