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3年的一天,
有一个浑身疮疤的乞丐,
拿着一把反着银光的短刀,
躲藏于石桥之下,
他叫豫让,在等待那个人的到来。
那个人来到桥前,
马儿突然受惊,后脚站立而起,
跨坐马背之上的人大概也已猜到:
豫让,一定在附近。
那个掷地有声地念出,
士为知己者死的人。
但是,
豫让这第三次行刺,
还是以失败告终。
他行刺的对象,
就是那个瓜分了晋国,
开启了战国时代的人,
赵襄子。
经过赵襄子之后,
晋阳城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由于位置三面环山,一面靠河,
这里一直都是军政要地。
北齐时,这里被作为别都,
而到了唐代,
晋阳城是长安与洛阳之后的第三都。
在他离开晋阳城时,
那名女子也想与他一起回京,
但也因为行走不便,
就将她留在晋阳城内,
约定好过些日子就会来接她。
离别之时,
欧阳詹望着那个消失在视线里的女子,
写下了一首诗:
驱马渐觉远,
回头长路尘。
高城已不见,
况复城中人。
约定的时间早已过去,
女子相思成疾,撒手西去。
临终前写了首诗,
连同自己的发簪云髻一起,
托人带给了欧阳詹。
当欧阳詹得知消息,
早已是天人相隔。
十天后,也随那女子去了。
兴许如今的我们,
体会不到什么叫相思成疾,
但这般深刻的爱,
却为这座古城,
平添了一丝温暖的柔情。
越是有故事的城,越不平静。
在宋朝灭了北汉后,
也许是听闻晋阳城有龙脉一说,
为了断其龙脉,稳固赵家江山,
侵兵便一把火焚了晋阳城。
为了赶走那些不愿意搬出城的百姓,
他们又引入汾水,倒灌其中,
朝廷还下令不许任何人搬入晋阳城。
此后,繁华了一千多年的晋阳城,
被无情的抹去了。
人们渐渐忘记了晋阳城,
重新开始在另一块土地上生活。
曾雄霸一方的晋阳城,
只剩下一个名字:
太原府。
晋阳城剩下的一些古城墙,
被荒芜的杂草掩盖着,
就这样过了2500年。
直至20世纪60年代,
这座晋阳古城,才得以重见天日。
在太原的古城营村,
山西考古研究所的一个点,
就设在这里。
沿着古城边,
是许多庄稼地。
这块土地底下,
深埋着太多的宝贝,
有时候修个牛棚,
都能一锄头刨出点文物来。
住在这村里的人们,
在古城边,
依旧过着平凡的小日子。
他们已经习惯了,
那转角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东岳庙,
还有一座座从祖辈就传下来的清朝大院。
但就算是这样的古城,
也面临着历史的更替。
拆的拆,盖的盖,
一座仿明代的太原县城,
准备在这里拔地而起。
偌大的仿古建筑,
明晃晃的,
与周围的低矮的老房子相比,
显得特别的突兀。
当站在古城墙边,
我不经有些怅然若失,
那几千年的历史,
似乎弹指一瞬间,
就化成了残垣断壁。
那座几经繁华的晋阳古城,
如今变成了矮小的土坡。
触摸着城墙,心里总会想起,
也许曾经有位女子,
也站在城墙上,
遥遥无期地等待着她的良人。
都说五千年的历史看山西,
然而在这苍茫的年岁里,
风流终被雨打风吹去。
也许,太原往后的道路如何,
能以史为鉴,
从这里找到些灵感吧。
毕竟曾经在这里,
成就了太原最辉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