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课越多,越发现自己对胆子小的学生反而更加关照一些。比如最近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因胆小害怕陌生的环境,来上学的时候老是哇哇大哭,而且越劝反而哭声越大。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就让妈妈陪同孩子一块儿去去教师,各种亲亲抱抱完了才依依不舍地和妈妈告别。来到教室时,别的小朋友都已经脱完外套,摆好书包,进入上课的状态。而爱哭鼻子的那个才刚刚从情绪中缓和过来。于是上课的时候,会习惯性地会更关照一下,担心他更不上。课外为了更好的让他熟悉老师,我还专门拿出自己的半小时休息时间,和宝贝视频聊天。
为什么胆子越小的同学反而会获得老师更多的关照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上课过程中,如果孩子的表现比较好,那么老师会很放心孩子,觉得不用额外多给机会练习,反而担心胆小的孩子掌握不好,会比较照顾孩子的情绪,经常会第一个点名作答。于是这个担小的孩子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获得了比表现一般的孩子更多的照顾。
尽管这只是一件生活小事,但却蕴含着关于人性的深刻事实。给予弱者更多的同情心是人的本性,这样也就是为什么之前有那么多”乞丐“月入几万的报道了。利用人们特有的同情心去获取牟利。因为照顾弱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种莫名的责任感,并且能从照顾他们中体现出自我的价值,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愉快。有时候,即使知道这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不是绝对的公平公正,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在实践的过程中流露出照顾弱者的倾向。所以面对胆小的孩子时,一方面是迫于需要照顾他们的情绪,一方面是我们觉得需要。
如何利用这个本性来产生对我们有利的结果呢?
首先,在两性关系中,我们要明白,一味的占据优势地位,一味占上风,另一半会不满这种不公平的对待,当这种不满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会爆发,会给双方关系带来不可逆转的创伤。所以,人有时候要学会示弱,学会“胆小”。就像嘴越甜干的事儿越少一样,胆小的人会更受人宠爱和关照。
其次,我们还能利用这个人性的特点来更好的认识自己。有人曾说过,一个班级里让人印象最深的人便是成绩最好和成绩最差的。并且我也发现带过的很多班级,一些表现平平的学生,很难引起我的注意力。所以我们也可以按这个标准给自己定位一下,如果自己性格本身比较平和,对很多事情没有意见,有时是不是可以任性一下,切换一下我们为人处事的风格,让自己不再那么普通。
最后,理性并意识面对熊孩子“胆子小”的特点。毕竟胆子小的孩子能获得老师更多的帮助。生活中,我们遇事时难免会胆小,认怂。这并不是坏事儿,他仅仅意味着客观事实和规律与我们的预期并不符合,如果我们能够直面心中的恐惧,并通过理性的分析,来自我超越,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