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名师宋歆工作室走进睢阳区李口二中

名师引领,共话成长

——中原名师宋歆工作室走进睢阳区李口二中

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范、引领作⽤,促进城乡教育教学交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2022年10月11日上午,中原名师宋歆初中数学工作室联合商丘市睢阳区李口镇第二初级中学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中原名师宋歆工作室主持人、商丘市第一中学教师宋歆,工作室助理、商丘市第五中学教师李渊文,工作室成员、商丘市第一中学教师黄梦晨和马连花,睢阳区李口镇中心学校业务主任李奕献,睢阳区李口二中校长刘梦友,以及来自李口镇三所中学的数学教师代表。

首先,由工作室成员、商丘市第一中学教师黄梦晨做《菱形的性质》示范课展示。黄老师从遇见菱形、初始菱形、制作菱形、总结菱形、收获菱形、再探菱形、巩固菱形七个层面,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有关菱形的系统知识结构。黄老师借助越王勾践剑、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毕加索几何画、卢浮宫等中外艺术精品,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制作菱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深度理解知识内容的本质所在。整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菱形的性质”,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探究、再发现、再应用,充分体现了大单元意识和新课标理念,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进入活动深处,沉迷其中,不愿寻找“归途”。最后的寄语“乘风破浪由此始,壮志未酬誓不休”,更是燃起了学生心中的激情,给听课的所有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由工作室成员、商丘市第一中学教师马连花做《矩形》示范课展示,马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直观发现、推理论证来研究图形,在用几何直观理解几何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基本事实出发推导图形的几何性质,理解和掌握矩形有关性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马老师在讲课之初借助小视频《热爱学习,快乐成长》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快速实现了师生之间的默契和信任,也传递了自己新颖的教学理念。整节课都使学生处在爱学、乐学、善学的氛围中,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马老师借助水立方、上海钟楼、帕特农神庙等精美图片的展示,不仅给学生呈现了数学之美,更是体现了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渗透。马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和潜移默化引导每一位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听课的老师们赞叹不已。

接着,在宋歆老师的组织下,针对工作室省级重点课题《初中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解读,现场给予全体学生和参与活动的所有老师进行了赠书活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能够让工作室的研究成果促进更多的学生成长,引领更多的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工作室把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初心和使命。

最后,在李口中心校业务主任李奕献的组织下召开了座谈会。首先,刘梦友校长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宋歆工作室的传经送宝表示感谢,对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新的期许,并鼓励教师珍惜机会,多反思、多总结,学以致用。接着,所有听课教师进行交流,纷纷对两位老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驾驭能力表示钦佩,结合课堂中的一些亮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在大家思维碰撞的同时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宋歆老师做压轴点评。宋老师借助这两节课再次阐释了新课标提出的“三会”,对黄老师的课用“清、实、高、雅”做了概括,对马老师的课用“思想方法多、数形结合妙”做了总结。针对两节课都是有关四边形的内容,宋老师还说:“我们要注重结构化教学、实行大单元教学、引领学生探究套路化,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还要让学生明白几何问题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求解,四边形问题可以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解答,等等。”宋老师高屋建瓴的点拨,让大家受益匪浅。

预计三个小时的活动,用了将近四个小时大家仍意犹未尽。大家的留恋也彰显了宋歆名师工作室对此次活动的用心和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渴望,大家表示期待下一次的合作交流,更期待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城乡教研之花开的更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