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13 晴
过去我喜欢讲,后来我发现,无论你怎么讲,只要没让人体验到,他还是不会变的,这个道理以前一直没发现。
你讲的内容再好,对于没经历的来说,只是一个概念,如果你示范一遍,就会起到带动的作用,别人就会自动跟随你的脚步。
当我深入跟小伙伴交流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大部分人按要求写了计划,但却是机械的执行,并没对计划进行优化改进。
一旦安排好了工作计划,找到了执行计划的时间点,也愿意全力以赴做这件事,这时非常关键的就是屏蔽干扰和高频练习。
我所在的公司是开放式办公,这样的好处就是透明,人人都在光下,谁在干什么,谁是什么状态,一目了然。
但凡任何事物,有优势必定有劣势,这样的办公环境会相对嘈杂,彼此会干扰对方的思绪,甚至身边同事的一句话,都会带走你的注意力。
当我走进他们的时候,我就开始观察,当你准备去了解一件事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细心观察。
别听他说什么,用心去感知,你想要的自然就会出现,而后就是问,从一些小细节开始,逐步具体了解。
过去我就犯错了,问的很大概,最终了解的信息都是残缺失真的,这样就会出现判断失误。
一切从局部细节出发,最终再回到整体大局,这样才会对这件事有全面、准确、客观的了解。
在这么嘈杂的环境,我居然发现,多数小伙伴,几乎没做任何屏蔽外界干扰的动作,有个别意识不错的,还会带着一个耳机,估计多半是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事,过去我也是这样的,但即便是听着音乐,也会干扰到工作效果。
曾经我在做文案的时候,办公环境也很嘈杂,那时我还没用静音耳塞,为了屏蔽外界的噪音,我就一边写文案一边听音乐,我要调到音乐的声音,几乎能掩盖外界的杂音,但也不至于影响耳朵的听觉。
我从头到尾只听两首歌,《心经》和《大悲咒》,都是佛教音乐,一般早上循环播放《大悲咒》,下午晚上就是《心经》。
我看到小伙伴们,没一个用静音耳塞的,我就知道,在这样的环境,想做出让人称赞的结果,无疑是痴人说梦。
我立马找到身边一个,开始给他示范我做事的程序,当时我以润色日记为例,我打开日记wps文档后,第一个动作就是,点开右下角的全屏模式,让文档填充整个屏幕,这时候除了日记外,电脑端将不再有任何诱惑干扰到我。
一旦我开启做事模式,我的世界里就只要事,一切的焦点完全聚焦在当下的事上,它是我那个时刻的全部。
人不能抵制诱惑,但能远离诱惑。
我做事的原则就是,从来都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做得过程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外界的干扰全部阻挡在外。
现在很多人,被各种意见干扰,父母的意见,同事的规劝,网上的舆论,配偶的枕边风,朋友的反对……
当你看到一个快30岁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还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你就知道,他此生注定要与平庸为伍了。
这并不代表要固执己见,一点都不听从他人的意见,外界的一切都只是参考,你得要有自己的主见,多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这才是你问题答案的源头。
现在的信息铺天盖地的涌来,我们几乎被各种信息包围,比如新闻弹窗,微信,QQ,头条等,这一切让人眼花缭乱,这也看那也学,最终会让自己迷失方向。
这时开启全屏模式,屏蔽一切外界干扰,是去掉心浮气躁的法宝,我不仅让文档充满全屏,还会带上静音耳塞,外面再带副耳机,双重隔音,让我逐步进入寂静,这样很容易就会进入感觉,此时我会忘记周围的一切存在,完全进入忘我痴迷状态。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会提前告知,让他人不要叫我,千万别打断我的思绪,不要把我从感觉中拽出来。
这还不算,就连手机,我都会调成静音,关闭所有通知功能,屏幕往下扣在桌上,除非我昨做完这件事,否则绝不动它。
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屏蔽一切干扰,换回一份宁静,一份纯粹,只要当你能做到这些,神奇的事即将发生。
你会发现,你对人事物的感知,包括他人话中的弦外之音,以前这些你一直想了解,但被忽略的细节,都将在这个过程中,被你一一发现,这个过程会让你欣喜若狂,你突然发现自己洞察居然如此准确。
其实,这些一直都存在,只是外界尘世过于喧嚣嘈杂,若是没用心进入当下,这些重要的信息都被掩盖和淹没了……
只要心平气和,一切都将尽收眼底。
微信公众号:sg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