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备考的时候就默默在想,等考完研要多读书,广泛的读。考研届有名的政治老师腿姐也说过,现在这个社会同质化的东西太多,你看到的只是网络时代下想让你看到的,类似什么推你喜欢等等。只有读书可以扩展你的视野,去触及不曾遇到的观点或者想法,而不是永远只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和一些平时碎片化网络信息、热搜什么的中间徘徊。这篇文章我更愿意定义为读书笔记,记录些我自己在阅读这本书时的一些感悟或者所思所想,其他的标题总觉得太过模板或者任务化。废话不多说,让我们进入正题。
比尔·盖茨曾这样评论这本书: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当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看过的人谁又会说不是呢?作为英专生,很惭愧第一次阅读没有看原著,有机会一定拿英文原版看看。这本书就是作者本人的回忆录,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笔者生活在一个极度的男权家庭,不论是父母之间,亦或者兄妹之间。但是在他们的大家庭中,爸爸从始至终一直维持着最大的话语权。他们十分信仰摩门教,仰仗上帝,鄙视政府,进而延伸出蔑视学校、医院等等。
主人公名为塔拉·韦斯特弗,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塔拉一直未上过学,却凭借自学考上大学,读硕士,到最后成功拿到哈佛的博士学位。没考上大学之前,她也一直都把爸爸的想法当做权威,坚持身体不舒服什么的也坚决不去医院。甚至在后期的求学中也曾有过放弃掉读书给她带来的“自我”的想法,继续捡起父亲的权威,去重新跟家庭和解。现在很多人会很喜欢讨论原生家庭的影响,从塔拉身上也可以看出来原生家庭的“后劲”。但是真的就不可改变了嘛,答案是否定的。我想,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罢了。拿考研举例子,有的人追风,看到别人考去考,到后来找不到努力和坚定的方向,就很容易放弃。相反,有些人一开始就笃定一种想法,牟足了劲加油冲,好好享受过程,而不是东埋怨西诉苦。相比之下,那种人更可能成功也就显而易见,我认为这种原初的动力可以适用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塔拉的成长中,读书或者说追求进步是她能够走出大山,走向成功的必备因素。上大学、读硕、读博给了她更大的空间和更广泛的视野,也让她觉得,历史不一定就是大家才能书写,她自己也可以!在她身上,在这一本小说中,我看到了教育的意义,也看到了人的决心。
2023年会尽力多去读读不同的书,读完后也会分享出来。最后希望大家有机会一定要读这本书,强烈安利,也欢迎大家有什么观点可以一起讨论,这样也可以充分避免我个人同质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