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村上春树的一句话。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第一眼看去,只觉得文艺中带着点小俏皮,再看时,竟已经后知后觉地成为了句中人。
小时候真傻,居然盼望着长大。
生活总是起起落落落落落
最近这些年,很多人都喜欢给自己[立flag]。
夏夏也不例外。
“不瘦十斤不换头像”“每日单词打卡”,好像目标定下来,能给自己一些所谓心理上的安慰。
但是当她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还有一大堆文件材料等着她修改,客户的咨询信息响个不停时,她觉得头重脚轻。
她习惯性地用尽可能轻柔的语气,耐心回答客户的问题。
忙完已经是凌晨,夏夏觉得自己身心俱疲。
什么目标啊,她现在只想瘫在床上睡一觉。
似乎“无忧无虑”总是童年的代名词。
是一串七彩的铃铛,总是欢快不停歇的唱着动听的歌。
只是后来,歌声被满身琐事和一地鸡毛干扰,渐渐没有了当初的纯粹。
你看那在公交车上忽然红了眼睛的人,在雨中拼命奔跑的人,那公园长椅上孤单坐着的人,在床上辗转难眠的人。
好像大家都不容易。
好坏都是经历,而我们早已在一次次孤立无援的经历中学会了一个人披荆斩棘,多的是面对困难的勇气。
孤独是常态
前几天读了刘同的书。
他说,孤独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名词,是多种情绪的化身,是一个人必须要面对的很多事。
正在经历的孤独,我们称之为迷茫。经过的那些孤独,我们称之为成长。
我想,孤独便是[不动声色]的一种体现吧。
刚上大学时,我几乎做什么事情都会叫上我的小伙伴和我一起。
一起吃饭,一起去上课。
一起购物,一起洗衣服。
我生怕被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待,一不小心就会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
或者说,害怕被别人撞见自己的孤独。
后来我发现,一个人自然也有一个人的好处。
不用花时间等别人,不用绞尽脑汁的想话题避免尬聊,不用控制自己的吃饭速度,看到别人快见底的时候赶紧把自己的小半碗饭吃完。
在意别人的看法多累啊。不如仔细想想,你真的需要这种社交方式吗?
希望你最终能在保持独立和合群中,找到最恰当的平衡,不要自我封闭,也不要人云亦云。
其实有时候,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拿着暑假兼职赚的第一桶金,给家里人买了一些小礼物,余下的钱奖励自己去旅行。
好像更有底气了。
家人还不太能学会电脑,遇上不懂的问题总是会问我怎么解决。
我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也能像个小大人样子一步一步耐心的教他们。
就像小时候他们教我一样。
长大意味着我们必须独立面对很多事情,但你要相信,每个阶段总能收获每个阶段不一样的快乐。
不要成为无聊的大人啊,要酷一点,既有进一步的勇气,也有退一步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