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空间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领域被互联网所覆盖,存储和传递的信息不断扩充,充斥在网络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搜集和分析我们个人数据的工具,似乎没有一个地方不被网络所“蚕食”。每天打开手机,各大搜索引擎似乎懂你所想,所推送的东西精准踩在你的每一个点上,让你抵抗不了“诱惑”不自主地点开,你的每一项信息似乎被互联网这只无形的手牢牢把握。这或许是所谓的“个性化推送”,但是在这背后,是否还有更多的信息与秘密呢?
“新一代的网络过滤器通过观察你可能喜欢的事物,来推断你的好恶,它们是一种预测引擎,不断的去创造和完善一整套关于你的理论:你是谁、你下一步会做什么、你要什么,从而为我们每个人打造了一个独特的信息世界。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接触观念和信息的方式。”这是《过滤泡》一书的作者伊莱·帕里泽所做的研究解释,他称这一现象为“过滤泡”。
“我们绝大多数人认为搜索引擎是公正的。但这只是因为搜索引擎的观念越来越偏向用户。你的电脑显示器越来越像一面单向镜,一方面忠实地反映你的个人兴趣,另一方面躲在镜子后面的算法则观察你的点击行为。” 搜索引擎正在悄无声息地收集个人信息并以此来贩卖及获利,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你的隐私权被侵占,但往深处想,你的点击偏好被收集,收集后经过计算机算法计算每个人的搜索结果会走向定制化,每一个个体在搜索引擎上进行同一个问题的搜索并不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因人而异,千人千面,搜索而得的结果是沾染了个人烙印色彩的。过滤泡的算法限制,一方面使得数据呈现方式极度个人化,另一方面用户将很难看到冲突性的观点。过滤泡的存在让我们失去了以彼此角度看待问题的可能性,或者说至少是削弱了。
在互联网上,个性化的过滤器导致我们注意力的过度集中,即强烈的、狭隘的注意力,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少。“个性化推荐可以从三个方面扼杀创造力:人为地限制我们的‘解答视界’,过滤泡内部的信息环境往往缺乏激发创造力的一些关键特征,鼓励一种更为被动的获取信息的方法。” 如同一个滤镜,过滤泡控制着我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东西,改变着我们所经历的世界。当我们一旦习惯了某种图式,过滤泡就倾向于强化他们,心理学上称之为“认知偏误”,并将这种确认偏误放大。过滤泡可怕的地方在于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这也是个性化过滤器干扰我们正确理解世界的方式。我们根本看不到我们不感兴趣的事情,很容易认为世界是一个狭窄的岛屿,而实际上它是一个巨大的、多变的大陆。
“组成过滤泡的统计模型将异常值消去了。但在人类生活中,正是那些局外事物使事情变得有趣并给我们灵感。而这些异常值是变化的第一个信号。”而个性化的算法有时候却把异常值去掉,因为他知道哪些信息会吸引特定的人,他们就选择在这些信息上操纵你。因此,我们要警惕搜索引擎对我们世界观的塑造和扭曲,避免陷入不断循环的自我。我们要尽量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多样化的信息来抵御过滤泡的危害,在碰到问题时,多问问自己还有不同的观点吗?多想想不同的人对待此问题会有不同的反应吗?正如作者在书中指出的,个性化过滤器通过两种方式打破了我们在强化现有想法和获取新想法之间的认知平衡。一是过滤泡使我们周围充满着我们已经熟悉,并且已经认可的想法,导致我们对自己的思维框架过于自信。二是它从我们的环境中移除一些激发我们学习欲望的关键提示。在新兴的社交媒体之中,“过滤泡”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物理学,只可能带来“你”的循环,塑造出加强版的“你”。
“过滤泡”犹如“信息茧房”般,受技术媒介的影响,将你所接受的信息领域固定在你以往所常浏览且感兴趣的领域,与不同的意见信息分离,被隔离在自己的文化或思想泡沫中。在网络化群体条件下,同一群体的同质化现象更加严重,有类似喜好的人聚集在一起,但是由于长期被困在这一“茧房”中,所接受的信息受“过滤泡”所操纵,容易使人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其思维方式必然会将自己的偏见认为是真理,从而拒斥其他合理性的观点侵入,特别当获得“同盟”的认同后演化为极端思想,使网络群体极化。同时,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减少,人们在网络上选择信息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但是“过滤泡”的存在使得他们在自由选择自己所想要接受的信息时囹圄于惯常所接受的,从而容易陷入“信息茧房”的陷阱,脱离社会信息的发展,个体与个体间的交流分享减少,因此基于经验知识任务分享上的社会粘性降低,人与人之间共同的记忆于关心下降,相互之间往往变得莫不关心,形成一个冷漠化的社会。
因此,我觉得,在当下如此发达的网络化世界,得更加注重对互联网的使用,警惕“瘾虫”钻心。互联网的发明的初衷是便利我们的生活,但是依据事实来看似乎便利过头了,“遇事不决找百度”,互联网侵占了我们头脑中本该存在的自我思考的席位,它使我们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过度一昧依赖互联网,我们似乎就成了网络节点上一个个“死气”的钉结,在网络所给我们规定的范围模式下传递固定且无味的信息,最终成为网络的奴隶。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真实多彩的,各种各样的气息充斥在我们身边,它们散发出不同的气息,或甜美或腐臭或平庸。身处一个如此信息化构建的世界,我们没必要被互联网思维所局限,我们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多方接受如此美妙的多样的信息,不要被“过滤泡”所捕捉,溺死在那样一个虚幻易破的世界。
当然,在当下现实来看,这确实很难。
---------------------------------
注:
部分信息摘抄引用自:正在被过滤泡“吞掉”的世界——读《过滤泡: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作者:NewMedia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