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之事皆为历史,今日之事也会成为历史。今人不评论今人,留待后人说。
最近在读《大古都》田春涛著。感觉读历史还是很有好处。突然发现学生时代的历史早都交给老师了。不过有些记忆还是会忽隐忽现。
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高中历史老师,让学生也读一读,可能会爱上历史。
这本书用浅显的语言把历史诉说的通俗易懂。有些事件加以对比,更加忠实于历史。
比如对待开国功臣的态度,刘邦和朱元璋是一类,狡兔死走狗烹。刘秀和赵匡胤是一类,但刘秀就显得大气和人性化,更重情重义。
书中提到:男人征服世界,然后征服女人,女人先征服男人,然后征服世界。中国古代女人的力量也不可或缺。
如果只有男人没有女人,会有人类吗?
书中提到:三个女人三台戏,洛阳皇后贾南风和长安城杨贵妃间接毁了两个朝代,一代女皇武则天繁荣了一个王朝,却让人留下无字碑。
冯太后推行汉化政策,巾帼不让须眉,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铺平了道路,为民族融合有功不可没的作用。
清朝的孝庄皇太后,制止清兵屠城,用汉人,复科举,循汉制,成就一代大清,才有了后来的康乾盛世。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罗马哲人:奥古斯都
中国古都也是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也都是风雨飘摇。特别是洛阳,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城虽然是儒释道最早融合之地,但却无法避免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凄惨和黑暗。
古都也有很多说法,有四大古都说:西安、洛阳、南京和北京。其次五都说:增加了开封。六都说:增加了杭州,七都说:增加了安阳。八都说:增加了郑州。这些说法也都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历史中还有历史,谁有说的清什么是历史呢?
就像如今我写下这篇小文,也许明天就是历史了,可是有多少人能够记住呢?历史分为很多种,有名垂青史的,有遗臭万年的,也有默默无闻的,更有匆匆过客。
不然也不会有:人生如白驹,忽然而已。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慨。
人存在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大多数人或许就是过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历史上的抗日战争,也很多汉奸,他们是历史的罪人。还有一些民族英雄,另外一些是有争议的英雄。
有些历史,有些人,用同样的尺码,不同的时期去评价,就会有不同的结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开始了皇帝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从他开始了,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全国,这是有功的,然而也有焚书坑儒,这也是他的错。到底是明君还是暴君,留待后人来说。
人会老,会死去,然而文化和历史却生生不息。中国的大古都源远流长,我们只能以史为鉴,怀有谦卑之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幸福时代。
史学家史念海计算:西安1077年,北京903年(含金之陪都),洛阳885年,南京450年,开封366年,郑州355年,安阳351年,杭州210年。
从建都时间先后顺序来看,郑州却是最大的老哥哥,其次是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
他们在历史上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东都洛阳,古代叫洛邑,开封叫汴梁,西都长安、西京镐京等,北都燕京、大都、北平等,南都南京、金陵、江宁、建业等。
中华民族一般也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国人是黄皮肤,龙袍是黄色的,黄河水黄土地黄皮肤黄袍加身,这不是巧合,这是中华历史的必然。
本文作者因为慈悲所以冰清,文中多处资料和引用灵感等均来源《大古都》,致谢书作者田春涛。图片均为本人拍摄。因为本人能力有限不当之处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