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次跟男神聊天,我表示出关于赚钱的强烈愿望。
他问:你赚那么多钱想干嘛?
我沉默了几秒钟,从口中蹦出四个字:看演唱会。(ps:侧重于五月天演唱会)
那次,是我工作2年多第一次被问赚钱的意义,而我也发现自己此前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每天机械似地上班上班上班,忙碌地把工作当成赚钱的意义。
等我慢慢回忆起来,才想起大学时的小愿望,是每个月能看一次演唱会。
对于演唱会,我的内心有顽固的执念。
以至于,在资金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我可以一个人跨城市前往场馆,隔着铁栏杆和厚高的水泥墙,隔空体验live的力量;
以至于,我能坐20小时的绿皮火车从杭州追到西安,完全为了一场演唱会;
最近的一次,是我在最想赖床的寒冬心生一股信念,促使着我在5点不到的清晨起床抢门票...
这些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行为,也常常让我回忆起来感到不可思议。
常被问到:你为什么那么喜欢看演唱会啊?
在很多零碎记忆和理性思考的拼凑下,我开始逼着问自己,理清思路。
02
首先,演唱会能让我high,让我肾上腺素飙升。
同去的朋友说:“看你平时安安静静的,刚才那样疯狂的一面真是少见!”
是的,我在日常中是个话不多的人,也常给刚接触的朋友留下“文静”的印象。这...其实让我苦恼。我确实不擅长讲话,但大家习惯把沉默寡言理解为顺从、听话、容易驯服和没有情绪......真相却是,像我这样的人有各种压抑和隐忍的小情绪,更需要得到释放和排解。
有个便于大家理解的观点。
“为什么德国没有那种在公共场合肆意造反的熊孩子?”
教育学家表示:他们有正儿八经的体育课,孩子有更宽敞的空间和大量的时间去疯去闹。
而中国的体育课干嘛去了?先是成为自习课,然后又慢慢衍变为数学考试,英语考试...根本没有时间去玩、去动、去跑。
而人体的动静需要平衡啊,那多余的体力就被释放到“搞破坏”上了。
我想,这个理论也适用在我身上。演唱会上的大声呼喊和摇摆蹦跳为我的日常平静和不自觉的情绪压抑做了一个最适宜的宣泄出口。
第二,我享受自己做一个小迷妹带来的存在感。
舞台上的他们穿着华丽的演出服,在镁光灯的照耀下是那么独一无二、光鲜亮丽,像无畏无惧的英雄,又似高高在上的神明,心中不自觉地把他们神化、理想化。
谁说,自己不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呢?
每个人在物质满足后,都有渴望名誉和地位的精神需求。当你还没达到那种境界时,便会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在心中驻扎起一个不可侵犯的信仰。
我享受自己充当一个崇拜者的角色,我自豪于自己喜欢的人那么优秀,这成为我获得自我存在的证明。
第三,忙碌和期待让我感到真实活着。
现在的我,越来越能接受“丧才是生活的常态”,生活大多是像一滩死水那样平静。
吃饭、睡觉、上班,没有惊喜、没有意外、没有让自己心动的人出现。想要有变动,想要有状况,想要有什么事发生。
没人给你制造惊喜怎么办?那只有自己为自己搞事啊!毕竟,你不搞点事出来,那好运也不会主动来找你。
演唱会让我心中有期待,让我为门票紧张,让我在订车票订住处的忙碌中获得别样的充实。在望不到尽头的人生路上能有一个明确的日子,给我一个看得到的明天。
03
在演唱会现场,我追随着舞台上的他们,与几万人大合唱,跟着旋律摇摆身体,也在歌词中感受着他们要传递的世界观人生观,他们的思考、反省、喜悦和悲伤。我渴望从他们那获得更多的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我期待自己与他们的每一次见面都跟上一次不一样,有成长、有收获、有活得更好。
当周围的朋友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说“我也想有个能让我追随的人”,不远千里万里的狂奔。我开始肯定自己,因为我的行动和坚定让他们产生思考,温和柔软的交流也让他们从鄙视转变为理解。
正如阿信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你相信自己,就该大方地去影响更多人,那会让我下定决心要变成更好的人。
而我,也开始在这些事情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后开始因为这些事情而快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