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暖了,街上热闹了许多,冬去春来。随着时令的变化,吃食也大不相同,冬天的柿子夏天的西瓜,叫卖声都不一样。吃是最简单直接获得幸福感的方式,我想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情有独钟的饮食习惯。
这个冬天我过得散逸疏懒,天冷不想做饭,就跑出去吃,小城不大,虽然总有新鲜的店面开张,可常去的也不过三五家。
中学学校附近新开了一家炸鸡排店,小小的一间,老板是个中年男人,炸鸡排倒没有什么特色,但是用料却非常干净,让人吃着也放心,我每次都是晚上下了班去,店里人不多,老板像是个有故事的人,手艺颇生却不慌乱,不会和人套近乎,给的东西却很足。一大块鸡胸肉裹上面包糠,热油鼓掌拥抱,滋滋地声响加倍美好,撒上甘梅粉和孜然粉,冒着热气和肉香,咬下去外酥里嫩。老板不会说什么“欢迎下次再来”之类的话,做好东西收拾妥当就坐在一旁,倒有一点深夜食堂之感。
回家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小小的螺蛳摊,夫妻档,下午三四点钟出摊,晚上七点收摊,并不起眼,却干了好几年,慕名而来的人很多,原因很简单干净好吃。螺蛳南北方吃法大有不同,这边主要是水煮,要反复清洗,让螺蛳吐尽泥沙,洗的不干净难以入口,有的会放入大料香叶等调出五香味,有的则不放什么佐料,只有盐。她家做的干净,清爽利口,味道也咸淡适中。因为螺蛳性寒,我不常买来吃,但夫妻俩实在,三五块钱的东西也常常连零头都不要了。我不会吸螺蛳,只能拿牙签慢慢的拨出螺蛳肉,身边人都会吸,人多势众,嗖的一声螺蛳肉进了嘴里,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免不了笑话我口笨舌拙。
小区楼下临街底商曾经开着一家早点铺,50平米的样子,豆浆、油条、烧饼、包子、饼、鸡蛋、羊汤、油丝面、豆腐脑……种类也算齐全,铺子里的老板是一个30出头的小伙子,在北京干过,客人进店总是精神昂扬地高声招呼着:“里面走,里面走着,您今天吃点什么?”很有老北京跑堂的样子,嘴勤、手勤、腿勤,眼快、心快。客人点完餐再响亮地向后厨汇报:“俩油条,俩茶鸡蛋,一屉包子,两碗羊汤——”当着客人面,不用算盘不用笔,说菜名,报价钱,加在一起,向顾客报个总数。不管多忙,有多少样,一连串算下来,清楚利落,分毫不差。早上进店的人都迷迷糊糊睡眼惺忪,遇到这样的对待就好像用热毛巾擦了把脸,舒服熨帖又清醒不少,客人自然都愿意来了再来。可惜的是这家店因为家中有事春节期间就关张闭店了,我也没再见过那个小伙子。
以前可能更多的时间都会去逛商场商业街,现在却最爱逛农贸市场,这应该是冬日里最热闹的地方。天气冷的时候吃食也不会少,新鲜的猪肉、羊肉,茄子、冬瓜、西红柿、大白菜……活蹦乱跳的鲤鱼、花鲢、鲜虾……都是百姓桌上的家常菜。我常去一家卖猪肉的摊铺,买瘦肉来炒菜,买排骨就炖豆角,五花肉拿来做个酸菜锅,去的次数多了,和老板娘也熟了起来。我也在想,每天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这一餐一饭吗?若想解馋一点也不难,离市场不远的地方有一家酱骨头馆,骨头炖的软烂,肥瘦相宜,吃起来也顾不得什么形象,只觉过瘾。店面很乡土农家风情,大红配大绿的装修风格,来来往往的人进来与老板喊一声:“来份酱骨头!”自己就找座去了,也用不着人招待。
晚饭吃的清淡,常去一家面馆,每次都是坐在同样的位置,点上一份抄手,一份腌黄瓜。腌黄瓜是泡菜的一种,冬天里特别的享用,酸中带甜,辣味适中。比腌萝卜多了一点清脆,比腌白菜少了几许重味,感冒生病的时候就点一碗粥。人很奇怪,不舒服的时候,山珍海味都吃不下去,一碟咸菜一碗清粥最是人间好滋味。
属于冬天的味道特别多,尤其在北方,乌黑的冻梨,艳红的冰糖葫芦,秋季是栗子和红薯丰收的时节,但所以从初冬开始可以同时吃到地瓜和栗子。糖炒栗子的香气和烤红薯的甜糯在冬日的晚上分外迷人,成为街头二霸。
春天来了,而春天的食物好像一下子变得温柔鲜亮。你对待食物的方式,也会是你对待生活的方式。
愿你兜里两块钱,能买一口生活甜。在你的城市,有没有你最常去的小店,最喜欢喝的饮品,最有感情的美食。欢迎给我留言,很高兴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