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学跟不想上班的心情是一样的。
孩子的美好愿望是不上学在家看电视,玩手机;大人的美好愿望是不上班每天都有钱花。
不想上班的家长遇到不想上学的孩子,两人并没有惺惺相惜,同病相怜的共鸣,只有剑拔弩张,不可调节的冲突。
当残酷的现实强行让愿望认识了它的无知,坏情绪就开始出现了。一场不可估量后果的战争被逼无奈的开始。
我带着愤怒痛斥了儿子的非常规的思想,这件事其实也是可以平静地讲一讲道理这个方法结束。可是遇上了我也不想上班,这样不能顺从自己的心意的事情,内心纠结的,情绪无法释放,酝酿了一个巨大的风暴。这样的情绪像暴雨下涨水的堤坝,一旦有点缺口,大量累积的情绪,瞬间就释放出来,带着不可控的力量,肆虐横行,霸道至极。
这场说教,肯定惨淡收场,我抱着内疚,他红着眼,流着泪。好好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变成愁云惨淡。说不清到底谁亏欠了谁?皆源于这个不可推翻的事实:他是我的负担,而我是他的禁锢。
我不想上班的心情又附带上了一层无法疏解的沉重,家庭和工作始终是挣脱不开的两个枷锁,每件事都让人备受折磨,可又让人不得不去面对。
他不想上学的心情估计又多了一份怨怼,学习和家庭也是他在学生时代需要承受之重,被动的接受也是他要做的。
我们一直都不对立,我们的处境是一样的。不该用这样暴烈的情绪去处理无知而虚妄的愿望,应该相互理解和慰藉颓废失落的内心。
确实是我错了,我是有意识的发泄,而他是被动的接受,最终时间会把那些无法宣泄的情绪累积在他内心的哪个地方呢?
不想上学跟不想上班的人,最后一个人准时上班了,一个人准时上学了。被动的接受,自动的妥协。谁也做不了谁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