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了《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正前方的路上,看见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儿,他们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论不休,于是孔子让马车停了下来,走到小孩儿跟前,问他们再争辩什么,两个小孩知道他是孔子,就让他来评评理。其中一个小孩儿抢先说他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我们最近,中午时离我们最远。另一个小孩反驳,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远,中午时才理我们近。孔子听后就要问一问他们各自是什么理由。一个小孩就说了,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只要盘子那么大了,这正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缘故吗?另一个小孩也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天气很凉,而到中午太阳像火球一样暖暖的,这不正式远的物体使人感到凉,而近的物体是人感觉到热的道理吗。只来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子给难住了。小孩笑了起来,说孔子并不是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原来他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干什么事情之前如果不会的话,一定要多向别人询问。一定不能把自己不会的地方,去隐藏这样的话,以后你再遇到这样的题的话,你的脑子里就会没有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