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校都会有14岁生日的活动。
浦外也有,陪孩子过的生日越多,
就越羡慕他们,他们比我们幸福好多。
他们的“成人”,有人在关注。
我们那个年代十四岁就是普通的一年。
依稀记得初中那年我妈带我去拍了一个身份证照片,可我真不记得那个身份证的样子。
只是知道14岁,我成为了有身份证的人了。
这个年代的14岁,他们更多的是不悔。
会吃一顿能被记住的晚饭,
唱一支能被记住的曲,
跳一曲能被记住的舞。
浦外的孩子,外界所说的逍遥,其实更多的应该是一份自信和自由。
现在的孩子,懂得登台的意义。
懂得展示自己的魅力。
今晚上台,化妆是少不了的。
无奈班主任无分身术。
家委会妈妈据说都是有证、有水平的。
宋妈+宋儿子
宋妈和我一样大,如今看人家儿子初二,
想想晚婚晚育真是害人。
我们还在苦逼的学写字,人家已经看儿子不负昭华了。
论早婚的重要性。
男生们预备开始有个系列小品——无厘头。
我看过两次,说实话真没怎么看懂。
但是学生们都笑,而且是大笑。
我一度怀疑过我的审美,
佩服编剧郝哥,怎么能编出:除了老师看不懂孩子们都看得懂的小品?
我喜欢抒情的歌。 他们会自己改词,用人家的曲来唱自己的生活。
男生弹吉他,如果弹得好,
真的是太有魅力了。
想想高晓松,长成那样儿还用吉他骗了不少姑娘。以前不懂,今天懂了。
听宋弹唱,不看人,都已经醉了。
想想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大可来点一曲。 义卖要是可以加上这项,一定赚翻了。
这几个,今天让我吓一跳。 本来只有中间两个是外向的,其他几个本来都是小绵羊。今天的羊都极活跃。
想象不到的霸气。
让一个不自信的姑娘去耍宝,今天我见识了。
班级活动后,还有年级活动。
万妈是大学教授,气质谈吐绝佳。
感觉妈好,儿子就不会差。
万妈什么时候出现都是仙气十足。
想想小万,真是儒雅少年。
永远的微笑和谦卑的话语。
每次晚自习,都洗得香喷喷的,根根直立的发丝和平整的衬衫。
好像一个家庭,妈的形象,就决定了家庭的样子。
班长送礼物,老师一头雾水。 还要被采访,乱说一起吧。
不拍照,不知道减肥的含义。
好像我的语文课代表,都是内秀款。 都是不张扬的,内敛的,心事重的。 当初她们怎么做上的,有点忘记了。 不过希望他们遇到更好的自己。
你好,将来浦外好。 你们好,将来祖国好。
跳舞的班级很多,我们班级的腿最长。
节目很多,每个班都很有特色。 现在的孩子才艺可真多。
集体的结束了,还有班级的。
读信时间!家长们悄悄地都给孩子写了信, 最长的有八页,最少的也有三页。
哭了好多人,教室里的安静是因为读信。
14岁的信,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是人生的第一封信。每位家长都写得很长很长。
还记得以前的季张芹爸爸写了14页的信。
孩子读的时候手一直在抖。还记得她说,这是长这么大最难忘的一件事。
信里,有的家长写期望,有的家长写回忆, 有的家长在解释被误会的爱。
有看信哭的,有写信哭的,还有回寝室打电话哭的。哭是一种形式,笑也是一种安慰。
走过14岁,无悔。